小年,在传统万年历中,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这天,而且,过小年对中国人过年的重要性来讲,无异于春节的“彩排”。然而,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过小年的时间,却因地域的不同,从腊月二十三这天开始,直到腊月二十四,甚至除夕前夜的时间,一直都有人视为在过小年。同时中华民俗传统的小年节日,为何在实际的过法上,人们的观念差别竟会如此之大?这种现象,让一些人大为不解,这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年来临,别样的“春韵”上演!‍

在小年这天,按照民间传统,中国的老百姓们普遍会做的一件重要事,便是摆上一些甜瓜、灶糖之类,再说上一些吉祥的祈祷词,恭恭敬敬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以期在大年三十日灶王爷返回人间时,可以降下福祉。因此,小年也被称作“灶王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灶王爷,指灶神。又称,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在古代传说,灶王爷为玉皇大帝所封“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由他专门负责掌管人间家家户户的灶火,因此,在中国古代,家家户户的厨房都会设有灶王龛,对于不方便设置灶王龛的人家,他们也会在厨房的墙壁上贴上灶王爷的神像,而且在灶王爷像旁的对联一般都会写着“上天言好事了,下界保平安”这样的内容。

因为按照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的工作内容便是陈述这家人一年所作善恶之事,玉帝也会根据灶王爷所陈述的内容来决定对这家人来年的赏罚。因此,在小年这天,古代人普遍会特别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小年这天,人们除了送“灶王爷”这项民俗活动外,同步进行的活动也有不少。

在有些地方,“扫年”也是从小年这天开始,人们会习惯性地将家里的里里外外彻底来个大扫除,以除去旧尘纳新气象进门。另外,人们也会在这天进行沐浴,给自己一番彻头彻尾的形象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关于一些迎春的活动,比如贴窗花,贴春联等这些事情,也可以从这一天就可以开始进行了。而且有的地方还讲究在这天要吃糖天黑放鞭炮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小年一旦到了,浓浓的年味开始渐浓,大街小巷,屋里屋外,人们的脸上,言谈举止间,无不尽情洋溢着新春的欢悦!

▌过小年:除却腊月二十三,为何明天还有人在过?

作为迎春纳福春节前的“彩排”节日——小年,在民俗中,对老百姓是如此重要的节日,然而,时至今日,小年的实际过法,在时间上,却因地区差异并不尽统一。

以2021年的小年来说,在正统万年历上,今天,既农历腊月的廿三是小年,当然,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人们也是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的,可在南方地区,却总有一些人至今都喜欢在腊月二十四这天过小年,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如江浙沪地区,在老百姓的心中,不但腊月二十四是小年,甚至一些地方将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前夜的一切时间都视作为小年

同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小年,时间概念上,人们却为何过法如此不同?这究竟是为何呢?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奥的讲究。根据民俗学家的说法是,过小年根据地区差异在时间上的不同,这和古时候的等级观念有关。在古时候对于过小年曾经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叫做:

“官三民四船五”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古时候,官家和老百姓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他们过小年的时间也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皇亲贵胄的官宦人家,他们是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过小年的时间会延后一天,在腊月二十四日,还有如果是水上人家,特别对于渔民这一常年在海上漂泊无定的群体来讲,他们过小年的时间会再延后一天,到腊月二十五。因此,在古时候人们过小年的习俗,并非完全根据历法统一划一,而是在历法兼顾民俗习惯来过的,至少古人过小年,需要经过三天,这个民间的小年大家基本才算都过完了。然后,接着就是恭候春节的钟声来敲开新春之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在我国古代,特别是离现代更近的元明清三朝,国家统治中心在北方,受官家习惯影响,以至于在今天的习惯中,北方人习惯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而南方人因为习惯承袭的因素,往往一些人家依然习惯将小年放在腊月二十四日这天才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小年,是中国民俗历史文化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说它是春节的“彩排”或“前奏曲”再为贴切不过。今天的腊月二十三,万年历的小年已到,想必,大部分人已经开始了小年对春节的一系列筹备活动,且问各位,还有谁家乡的小年是要等到明天才过的呢?或者还要继续等到腊月二十五的呢?不妨一并讲讲您家乡的小年乡俗,与大众共同分享这别有韵味的小年乡俗文化。

—— / END /——

『文/东院景明,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留言、探讨,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