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画家,放假当天学校门口的亲子百相图我会画得维妙维肖,可惜我不是画家,只能用苍白的文字来表述。

镜头一:一个小女孩雀跃着从学校大门出来奔向妈妈,妈妈拿过孩子的通知书看了一眼说:“考得不错,加油,争取下次考满分。”妈妈话刚出口,孩子狠狠地看了妈妈一眼,大声说:“妈妈,你别这样夸我行吗!”说过孩子一扭头快速甩开妈妈并消失在人群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头二:有个男孩来到爸爸身边,很不情愿地把手中的通知书递给爸爸,然后迅速低下了头。爸爸看了看通知书,伸出右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着说:“臭小子,看来你这学期很努力呀,进步不小,走!咱们给妈妈打电话,今天要好好庆祝庆祝!”听了爸爸的话,小男孩立即抬起头来并一脸的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位家长同样是夸奖孩子,为什么孩子的反应截然不同呢?

仔细分析一下便会发现,从两个孩子的表情看,镜头二中男孩的考试成绩一定没有镜头一中女孩的成绩好,镜头一中的妈妈夸女儿:“考得不错,加油,争取下次考满分。”这明着是夸奖孩子,可是话语中却是变相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镜头二中的爸爸说:“臭小子,看来你这学期很努力呀,进步不小,走!咱们给妈妈打电话,今天要好好庆祝庆祝!”这位爸爸虽然没有夸儿子考得如何,却肯定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同时还要给孩子庆祝,这无意中就给孩子一种力量。

认真观察便发现,如今的家长夸奖孩子存在着如下的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夸奖语言笼统无意义

在朋友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在,某人发个日常工作的动态,马上就有许多人在下面跟帖:“你真棒”、“真厉害”、“棒棒!”对孩子也是一样,谁发一张孩子学习或玩耍的照片,马上就有人跟帖:“宝宝真棒!”或:“宝宝真帅!”“宝宝棒棒哒!”等,朋友圈像这种无意义的评价已经蔚然成风。

现实生活中也如此,大人们夸孩子的语言几乎是千篇一律的“真棒、棒棒哒”等,大家似乎都习惯了用这种常用的表述语言来夸奖孩子,这种夸奖实际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且这种笼统的夸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果不信的话,你可以带孩子出去转一圈试试,只要路上见到熟悉的人他们都会随口来一句:“宝宝真棒”或“宝宝真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不切合实际地夸奖

许多人无论是夸奖自家孩子,还是夸别人家的孩子,从来都不考虑实际情况,而习惯用大而化之的语言,如“可爱”、“真美”、“好帅”、“真棒”、“真乖”等。最让人啼笑皆非是,一天有个妈妈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宝宝把奶粉当沙土玩,并把妈妈的护肤品当水参合进去的照片,妈妈当时都崩溃了,却有人跟帖评价:“哇塞,宝宝太棒啦!”像这样的评价不用猜都知道效果会怎样。

其三,不该夸奖滥用夸奖

人们有一种通病,平时对孩子总是多栽花少栽刺,或许是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夸奖的语言放在嘴边,孩子自己洗次脸说孩子真棒,孩子把碗里的饭吃完了,夸孩子厉害,孩子自己撒一次尿也说棒棒哒,反正只要孩子在日常生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会得到家长的夸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夸奖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可是这样夸奖的话说多了,孩子便容易浮躁。孩子长期生活在夸奖的氛围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听不进一句批评的语言,一旦家长有一句责怪的话孩子马上就使性子、发脾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经不起风雨。

由此可见对孩子无意义、不切实际地夸奖,不仅仅对孩子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比如:浮躁、骄傲、唯我独尊、听不进反面意见等,要知道对孩子从小没有挫折教育,孩子就会形成脆弱的性格,这样的孩子一旦踏入社会也经不起任何风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说了这么多,或许有人心存疑问,夸孩子这无意义,那笼统又不切实际,那么究竟如何夸孩子才好呢?

夸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做:

1、针对实际切实地评价

记得,我家大宝宝学走路的时候,我和邻居郑奶奶我们两个都带着宝宝去操场练习走路,她家宝宝刚放在地上她就对宝宝说:“宝宝棒棒,宝宝厉害!”她一直在夸宝宝却站在那儿张开双臂哼哼唧唧地想叫她抱,她夸了好长时间宝宝一步都不敢走。

我把宝宝放在离我不远处,我对宝宝说:“宝贝,过来?宝宝,来!”我一边微笑着,一边点着头,并用双手示意着叫宝宝往前走。刚开始宝宝想迈步又不敢,我就加大声音道:“宝贝,过来,勇敢点,你能行的,你看就像奶奶这样。”我一边鼓励着,一边迈开步子慢慢走。宝宝抬眼看看我,挪了挪脚又站住了。我立即又笑着说:“宝贝,过来,过来奶奶就亲亲你。”在我不停地鼓励下,宝宝终于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我一看宝宝开始走了,于是笑着点点头夸奖道:“宝贝走得很稳,不错,就这样继续走。”听了我的话,宝宝接下来又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家发现,夸奖其实是有讲究的:当孩子表现好,家长应该夸赞的是努力而非天赋。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萝尔·德韦克2012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学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她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一些题目,完成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XX道题,你真是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XX道题,你非常努力!”然后,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比刚才的题目更困难的;另一种是比刚才的题目更简单的。结果2/3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做容易完成的;而且,剩下1/3做难题的“聪明孩子”在过程中也更容易放弃。反过来,那些被夸努力的孩子却有90%都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且在过程中更容易坚持。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父母和老师不应过多地夸奖孩子的成绩或任务完成的结果,而应该更多地表扬孩子所做出的努力。

2、夸奖孩子重过程轻结果

现在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是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比如: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可是等到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孩子分数高就夸孩子厉害、真棒,接着就对孩子许诺言加奖励;一旦孩子分数考得不好,对孩子不是训斥打骂就是采取冷暴力,家长这样完全是大错特错。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位妈妈对孩子说“考得不错,加油,争取下次考满分。”这种带着尾巴的夸奖方式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压力,轻则给孩子增加精神负担,重则对孩子造成伤害。而镜头二中的父亲与她恰恰相反,我夸的是孩子的进步,看重的是孩子的努力,这样的夸奖给传递给孩子的是信心和激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夸孩子多用激励性语言

上面谈到了好多家长的通病,无论孩子年龄大还是小,夸奖孩子都用笼统单一五实际意义的语言,有的家长甚至会用比较的方式,例如:“你比谁谁棒多了”,“你比爸爸妈妈都厉害”等。孩子经常受这样的夸奖,容易产生老子天下第一想法。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夸孩子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发挥语言的多样性,并且多用一些对孩子有激励的话。

例如: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可用:勇敢些、你能行、做得不错、你很自信等;而对于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用:不简单,勇气可嘉、想法独特、智力超群、与众不同、思维敏捷等词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夸奖孩子不只是用语言

前面三点说的都是用语言来夸奖孩子,实际上在用语言夸奖、鼓励孩子的时候,适当地加一些眼神、动作效果会更好。就像我前面说教孩子学走路,正是我一边鼓励孩子,一边辅助用眼神给孩子示意,并迈开步子给孩子做示范,最终孩子才有了勇敢迈出第一步的信心。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夸奖孩子是有技术含量的,同时也是考验家长的智慧和思维能力的时候。教育孩子的本质,不是把箩筐装满,而是要把心灯点亮。就像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的马飞,小时候在学校被老师说得一无是处,身处逆境的爸爸却一直相信、理解、鼓励、陪伴儿子,最终马飞成了航天员。马飞小时候之所以在被大水围困时,能凭着智慧用木板、衣服做成逃生的小舟,长大登上太空时,能在浩瀚的宇宙中勇敢地爬出仓外排除高难度故障,与爸爸的言传身教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夸孩子要落到实处,任何对孩子明面上表扬孩子实际上变相要求的做法都是愚蠢的,要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孩子比我们聪明得多。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联系即删)

原创作品,未经本人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