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是非常潇洒,非常得意的人。

放到现在的互联网上,这样的人物随便写首诗,就会有数百万的点赞和转发。出本书,能把出版社的印刷机都给印瘫痪了。

可是苏轼却偏偏生在一个虽才高盖世,依旧不被重用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此以后便过上里辗转各地颠沛流离的生活。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朝廷可以改变他的官职,却无法动摇他的心志。无论在任何时候,苏轼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并影响身边的人。

这样的人即使受尽冤屈,身边也不会缺朋友。苏轼朋友虽然有很多,但能与他结为至交好友的却很少,佛印却是其中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印和苏轼一样都是天才,史料上说他三岁能诵《论语》,五岁便能背诵三千首诗,不到十岁四书五经都能精通了,被称之为神童。

在19岁那年,佛印决心出家为僧。这样的人物无论投身何处,都必能有所成就。在28岁时,佛印便已成为了享誉一方的高僧。

苏轼对儒释道都有所研究,且又都是生性豁达之人,自然是一见如故,引以为至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大多数人相信的不一样,这两位文人至交,平常相处却不怎么相敬如宾,反而经常掐架。有一会苏轼和佛印在河边散步,一只野狗恰好在河边啃骨头,苏轼灵机一动说到:“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自然知道苏轼是什么意思,也不生气,而是不慌不忙气定神闲地接到:“水漂东坡诗(尸)”,两人皆是会心一笑,摇了摇然后继续散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印这么厉害,他门下的弟子自然也不会差。有一会,苏轼写了一首佳作,于是去寺庙里找佛印。刚一进门便大喊:“秃驴何在?!”

当时佛印出去了,只有佛印收的一个小弟子在,小和尚自然明白苏轼指的“秃驴”是谁,也认识苏轼。但他偏偏答道:“东坡吃草”。

苏轼被这四个字怼得无言以对,“东坡,东坡”指的不就是自己吗?东坡吃草,自己才是秃驴?苏轼这才放下了自己嬉皮的态度,恭敬地问小和尚:你师父哪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道是“虎父无犬子,名师出高徒”,佛印从小就是天才,他教出的弟子自然也不会太差。但佛印估计也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小弟子居然能和大文豪苏轼抬杠了。又或者是苏轼每次进门的口头禅都是“秃驴何在”因此佛印教他这么答的?

不得不说这两位大师的斗法还真有很多值得品位和推测的地方,令人受益无穷,即使有的时候并不是那么的“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