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这是一则杂症案例。疾病起因明确,临床症状却少见,日久不祛,渐成顽疾,患者日渐恐惧,影响心态……
案例:杨某,女,23,未婚。
2019年12月6日一诊:阴中痛、痒半月,末次月经2019-11-17来潮,经期5~7天,月经周期28天,面部多发痤疮,常嗝气,素来特别怕冷,脚冷尤甚,二便尚可,脉沉迟,舌平。
证属:阳虚血弱气滞 治法:温阳养血,暖肝散寒,行气化瘀治宜桂枝加附子汤加味:
白附片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吴茱萸6克,当归15克,细辛8克,旋覆花15克,赤芍12克,蛇床子20克,郁金15克,牛膝15克。
配方颗粒,3剂,每日1剂,分3次冲服。2020年1月6日微信回访:服完上药后2天,痛痒已愈,并且睡眠也较以前更好,怕冷也有改善。
案例分析:该女性患者为阴中痛,其疼痛处可能包括阴道及宫颈部位,此部位属于中医“阴器”的范围,而足厥阴肝经在人体的循行路线即有“绕阴器”的记载,因此笔者考虑主要从厥阴病来施治。而且,患者平时特别怕冷、脚冷尤甚,有明显的阳虚征象,阳虚则寒,其阴痛应是寒凝肝脉所致。综合患者的全身病症,选用了当归四逆汤作主方,温阳养血、散寒止痛,并重加附片以加强温阳散寒止痛之力。蛇床子既祛风止痒,又温肾壮阳,与附片、桂枝合用,更加强了温阳之效。
主述
同时,患者面部多发痤疮,上见热像,与阴中痛两症同时并见,反映了其上热下寒的病理,寒热错杂又是厥阴病的主证之一,这也是从厥阴病论治阴中痛的客观论据之一。针对上热之症,选用了苦寒之赤芍、郁金,即清上热,又活血化瘀止痛;牛膝引热下行,与赤芍、郁金二药合用加强散瘀止痛之力,且三药均可入肝经,对“阴中痛”一症而言,尚可起到引药直达病位之效。旋覆花,辛、微温,仲景用治肝寒气滞胸痛之主药,患者虽然不是胸痛,但其“阴中痛”的病位是肝经循行部位,所以仍用旋覆花,既能通肝络行气散结,又可降逆止呕,配于此温阳暖肝方中,可共奏暖肝散寒止痛、行气降逆止嗝之效。
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养血、暖肝散寒止痛之效,因此,患者仅服3剂后即可药到病除,可见,从厥阴论治妇科病证是可行的、有效的思路与方法。
馆训
“鸿”扬中医国粹,“仁”心为民谋福
愿景
传承中医文化精髓 专业诚信 服务于民
使命
秉承“厚德济世” 致力百姓健康
宗旨
悬壶济世 大医精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