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次动笔写潍坊三中,心中都是忐忑的。想写又怕写不好,毕竟三中是我的母校,我在三中上过初中(1992-1995年)、高中(1995-1998年),一共待了六年。我在三中南边那条增福堂街,一住就是二十年,直到整条街被拆迁才搬走。在我心中,不论在三中,还是在增福堂街,度过的那些旧时光,都是值得永久怀念的。
1947年9月,在清末著名金石家陈介祺先生的故居上,私立青年中学成立了。或许是历史名楼万印楼的熏陶,或许是十笏园板桥墨迹的沾染,使这所学校从一开始就浸染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于1951年2月与私立新华中学合并为私立新青中学,一年后又改为国办中学,正式定名为山东潍坊第三中学,从而翻开了学校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
建校初期学校只有7个初中班。在近乎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学校踏上了与共和国齐荣辱、共发展的育人征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初具规模,大跃进时期倍受冲击,“文革”之中饱经磨砺,改革开放迎来契机。至上世纪80年代,几经变迁的潍坊三中,已拥有教学班30个,成为一所初具规模且在城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初、高中一体化中学。
1998年全区教育进行布局调整,三中高中部撤并到潍坊七中,潍坊三中成为一所初级中学。
2004年,学校改造工作正式启动,不到一年时间解困工程顺利完成,全面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重塑了三中的崭新形象,实现了三中人多年的梦想,一个现代化学校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学校的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一应俱全,所有仪器全部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学校拥有一流的微机中心、电教中心、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美术、舞蹈、乒乓球、钢琴房等专用教室,全部按高标准配备,为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