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谈科技”,全新视角、全新思路,伴您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这是前几天在上海发生的一个真实事情,上海一女子点外卖给差评,结果遭到饿了么外卖员的上门威胁,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关注。外卖平台无法了解到骑手送货的实际情况,于是将这项权利下放给了消费者,可以对骑手的服务进行评价。虽然现在骑手考核的维度较多,差评率依然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项,这将会直接影响到骑手的收入。因为差评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并不在少数,这其中都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呢?

我们先从这个案例入手,看看其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上海这名女子为何会给差评?外卖小哥在送货的时候拨打了该名女子的电话,因其正在通话中导致未能接入,于是这名外卖小哥点了“已送达”便去跑其他订单去了。该女子通话完成后,发现自己订单已送达却没有收到货便联系了外卖小哥,外卖小哥给出的回答是已经送过一次,外卖在我车上,明天再说吧。该女士给出了差评,不料事情并没有结束,第二天中午外卖小哥破门而入,扬言不取消差评就要弄死你(并且勒索了该女士200元钱,作为这单外卖的损失)。该女士借口取消差评的时机,使用手机报了警。

暂且不说这件事情谁对谁错的问题,这样的评价机制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外卖小哥的情绪来自于该女士没能够接通电话,影响其下面订单的派送;每个人又会有突发状况发生,谁也保不准在外卖派送期间没有电话接入,点外卖不就是图个方便么?看似都没有错的情况,差评的出现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订单用户的住宅对于外卖小哥就是一个透明的存在,订单差评显现化难道不是在激化两者之间的矛盾。消费者即是强势者,也是弱势者,说他强是因为掌握了外卖小哥的评价权,说他弱是存在上述被胁迫的可能。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将好评、差评隐性化,只有后台管理者能够查看,外卖小哥无权查看或者是无法具体到某一单呢?

有无理的外卖小哥,就会有无理的点餐者,掌握了外卖小哥的评价权,以此作为胁迫获取更多的额外利益。点餐用户的奇葩要求并不少!路过超市带瓶可乐,走之前捎带下垃圾都算较为常规,甚至还由要求在外卖上画灰太狼、超市购买卫生棉等等。虽说消费者给外卖平台带来了收益,但是也需要对外卖小哥的辛苦工作有所尊重。那么,是否也需要对消费者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呢?例如长期惯性差评用户,其信用体系是否应该低于一般用户,其差评是否在此基础上乘以一个系数,甚至是禁用其滥用评价的权利。

人民日报对此也做出了评价,相关平台不能在纠纷争议面前做鸵鸟!什么意思呢?鸵鸟有个习惯,遇到事情喜欢将头藏在土里,暗示相关平台遇到事情不作为的问题。平台作为差评的设计者,针对差评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有责任去进行优化。既不能损害消费者的权利,也要尊重外卖小哥的正当权益。针对这个事情,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发表看法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