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晴风

图 |网络

昨天晚上,傅首尔在微博中,分享了一段话,令人感触很深。

她说到了家庭财务的问题,她说:没有人喜欢自卑的感觉,但家境是一件无法打肿脸充胖子的事。

她说:“所谓的同理心,首先是懂亲人的痛楚,困苦难扛,但我知道每个人都尽了力,又能怨谁呢?

反复跟孩子强调家境困窘,给孩子施加无穷无尽的压力,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肯定是不对,即便我站正方,也必须承认这一点,正是错误的沟通方式,造成两代人的互相不理解,甚至是怨恨,所以这个辩题才这么热。”

最后她说:“我知道,父母没有牺牲感,就不会用愧疚感绑架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其实现在有很多父母都在用牺牲感绑架孩子,在他们看来,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就应该如何,也就是用自己的牺牲来试图控制孩子。

就像是电影《茉莉的最后一天》中,茉莉的妈妈一样。

她为了茉莉有一个好的未来,辞掉了高校教授的职位,开始全职在家照顾孩子,也是因为这样,她不断地绑架着茉莉。

不管茉莉做得好还是不好。

当茉莉做得好的时候,成绩考得好的时候,她不会去肯定茉莉的付出,而是对茉莉说:“没有我,你能有今天吗?”

当茉莉没有按照她的意愿去做事时,她就会对茉莉说:“为了你,我辞掉了高校的工作,你却不争气,要不是为了你,你以为我愿意吗?”

其实现实中,这样的父母很多,我们总是用自己的牺牲感,去绑架孩子,试图将孩子控制起来,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来说,真的太恐怖了。

01 有时候我们的牺牲不是爱,而是绑架

有很多的父母,总是喜欢绑架孩子,用自以为是的爱,绑架着孩子。

比如有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便辞职在家,想要好好陪伴孩子,可若是这样的陪伴孩子能够乖乖听话,并且按照父母的意愿,变得很优秀,还倒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若是孩子不够优秀,很多父母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不值的,于是会绑架和责骂孩子。

他们会对孩子说:“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居然这样。”“我为了你不去上班了,每天陪你教你,你还不努力。”

于是很多孩子在父母爱的绑架下,失去了自我。

02 被父母的牺牲绑架的孩子,内心深处是深深的无力感

一旦被父母的爱所绑架,此时的孩子,只有痛苦和无力感

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即便是父母付出了很多,可是对孩子来说这样的爱,其实是一种压力,他们怕父母的付出,怕父母的爱。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爱,不是爱,而是压力,是一种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想要反抗,却不知道如何反抗,一旦反抗,父母就会说孩子不念自己的好,会做很多的道德绑架。

于是孩子想反抗,却不能反抗,有自己的想法,却不敢说。

此时对孩子来说,就是深深的无力感,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顺应着父母。

03 爱孩子,就不要用自己的牺牲去绑架孩子,要尊重和体谅孩子

其实,倘若是父母真的爱孩子,就不该用爱绑架孩子,也不该用自己的爱束缚住孩子。

毕竟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的付出,是我们的爱,我们却不能拿付出来威胁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威胁了,这样的付出就是有目的性的,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去做的,此时孩子就不会认为这是父母的爱,而是父母的控制,是父母自己的欲望。

所以真正地爱孩子,就不要用自己的牺牲去绑架孩子,而是要学会尊重和体谅孩子,让孩子在一个真正平等的环境下成长。

-END-

作者简介:
晴风,多平台签约作者,一个宠娃狂魔的妈妈,深入研究儿童心理,致力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