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的工作无小事情,必须精益求精,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春节走访慰问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媒体消息,说“东莞一镇走访慰问社区居民引发关注,官方回应:系表述不当”。无独有偶,由此想到前几天看到的一条消息,好像说的是山东某个地方,“慰问困难群众发出的照片,背景后面摆放有茅台酒瓶引发关注,官方作出回应”。

同样是春节走访慰问群众的两件好事情相继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关注,最后感觉给人留下了一种“逼着”官方作出回应、迅速来“灭火”的印象,为何?

前一件事情中,“既然是困难群众,还住别墅?”后一件事情中,“既然是困难群众,还喝茅台?”。这恐怕是最经不起检验,进而引起关注的最重要的根源了,是关注的“燃点”和“焦点”。

当然,从调查后官方作出的回应来看,就这两件事情本身来说,并没有明显的政策性方向性问题,背后也没有隐藏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或其它什么的。最后媒体和网民基本也能理解和接受官方作出的回应。

没有将困难人员与重大疾病群众归类划分,仅以“慰问困难群众”的主题来发布消息;拍摄图片、选取图片没有认真选取,发布消息时检查审核不认真,应该是导致这两件事情被曝光的直接原因,也可以说是“导火线”。

这些问题,觉得应当属于是作风不细致、制度不完善等工作层面的问题,但其中的教训不能不引起重视。至少它是“把好事办砸了”的典型事例或“反面教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军属烈属、先进典型、英模人物、身患重病等人员,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关怀,是绝大多数地方每年春节期间要做的一项“暖民”“暖心”工作,是顺民意、合民愿、聚民心的好事情。

涉及民愿、民心、民事的一切民生工作无小事,但凡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问题,势必容易积民怨、聚民气、伤民心,势必可能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其实,我们应当感谢媒体、感谢网民给予的看似“无情”实则情真意切的监督和批评。如果没有他们及时跟进、富有成效的监督批评,我们怎能更好地发现和改进工作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又怎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小,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两件事情中,完全可以就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比如,怎样才能把类似春节走访慰问服务群众的好事办好?搞走访慰问,政策依据如何把握、对象人员如何确定、具体工作如何实施?如果我们把服从群众的工作当形式走,做些样子,搞搞应付,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这样行不行?还有发布有关慰问信息的尺度、导向应当怎么把握?等等。

只有真正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当成天大的事情来看待,真正用心、用力、用情去谋划部署、组织开展,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达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舆论的评判,经得起群众的考评。

好事做不好,岂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