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自我设限只会阻碍前进的步伐

每一次,我们总是兴致勃勃地给自己设立目标,发誓一定要洗心革面,奈何失落告终。

每一次,我们总说要给父母家人创造好的生活条件,直言多陪伴他们,奈何现实太残酷。

每一次,我们总是信誓旦旦地说要母慈子孝,落实教育要以爱为底色,奈何还是河东狮吼。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类似这样的“每一次”了。结果往往是高开低走,雷声大雨点小。

在《心智突围》这本书中,作者说:“我们总是容易间歇性自律,持续性懒散,被自己习以为常的心智习惯所绑架。

那么,为什么我们下定决心设立好的目标永远停留在空想中,却没法落到实处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出现前一秒激情四射,下一秒却半途而废,是因为我们的行动力被自我设限的心智模式所裹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突破自我,才能得到成长

曾经流行这么一句话:一个鸡蛋从外面裂开,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但是,如果这个鸡蛋从里面裂开,则意味着新生。

我们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只有做到了由内而外地突破自我,才能实现重生。

这,就是成长!

在喧嚣躁动的时代,越是吵闹,我们越要学会独处。

只有在独处中,我们才能从心底深处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甚至于去改变自己、突破自己。

通过不断地重构自我的心智,从而跟原来习惯性的思维和习惯道别,然后发展出一套全新的更利于自身发展的心智模式。

这就是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成长的过程,就是重构心智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三大方面助力自我的成长

重构心智模式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实现它呢?

在书中,作者进一步提出心智模式的三大主题:定位、认知、心境。

“只有定位上的清晰、认知上的优化和心境上的笃定,才能真正地构建心智系统的成长力。”

首先,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方向,然后付诸行动,无论坎坷还是坦途,坚持到底。

其次,一个人最大的难题就是认识自我。这也是哲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只有全面而理性地认清自己,才能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实现目标。

最后,良好的心境极为重要。一个人如果内心混乱不安,掌握再多的技能和知识都无济于事,根本发挥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在《心智突围》中,作者在自序里向我们读者诉说了一个他自己重构心智的真实故事。

五年前,作者正处于人生的低谷,跳槽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对工作上的人、事、物完全陌生,一种不安、混乱和焦躁感常常侵袭着他。

同时,与家人的关系也非常紧张,常常处于失联的状态。难道就要这样沉沦下去吗?

从小喜欢画画的他报了一个手绘班,从此重拾内心的自我认可。

有了自信心、存在感与价值感后,生活和工作悄悄发生了改变。

作者开始尝试独自旅行,享受独处的时间,开始阅读和思考,从而认知了全新的世界和自我。

于是,在生活中慢慢培养一些好的习惯,比如早期读书、思考和写作。

在这几年时间里,他重新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模式,在家庭上关系缓和了。工作上能够独当一面,在个人发展上不仅有了绘画作品,还在写作上收获颇丰。

这就是本书的作者真切获得的自我成长与心智的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人生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磕磕绊绊,甚至从此而一蹶不振。

这时,不妨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与自己来一场心与心的沟通,重新剖析自己的得与失、优与劣,从而重构一个全新的心智模式。

找到自身的一个闪光点,以此作为切入点,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无限潜能。慢慢地,便会发现:原来不设限的人生是多么地宽广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