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瑞华艺术简介

陈瑞华,字子敬,号三思堂,别署荷香齋主。1960年生,浙江绍兴人,大专学历,幼承庭训,酷爱书画,工作之余,临池研习未有间息,小有收获。现为绍兴市、区书协、美协会员。

陈瑞华作品赏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国画作品先后获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有色辉煌三十年”书画展评美术类优秀奖,浙江省交通系统首届职工书画大赛书法三等奖,绍兴市全市职工书画比赛书法类三等奖,绍兴市“水利杯”农民书法大赛优秀奖,绍兴市“古越龙山杯”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评绘画类优秀奖,柯桥区好家风书法作品征集展评一等奖,柯桥区“幸福水乡才艺秀”书画展评绘画类一等奖,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学艺人,陈瑞华生活在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无疑是幸运的,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千古绝唱,也有大写意开山鼻祖徐文长闲掷闲抛明珠般的串串墨葡萄,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大量的墨迹和人文故事,荡漾其间,耳濡目染,接受着先贤们的艺术熏陶,受益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在激情岁月的七十年代下乡当知青或在部队的军旅生涯,还是以后在企业工作,30多年来,研墨耕笔不敢懈怠。但迫于生计,常年奔波劳作,以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无机缘拜师学艺,学书作画只得拜书本、古帖和大自然为师,虽不成名成家,拙作竟也可观,怡然自乐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艺路上,以临古帖,临摹传统技法为主要研习途径,汲取石涛、八大、青藤的用笔、用墨之精华,同时也对白雪石的白派山水作了深入临摹,大胆摸索,转益多师,博采众长,所涉山水无不烙下前人痕迹,并试图在章法,构图及笔墨技法上追求自家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关于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花鸟作品创作上,因欣赏荷花那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特别钟爱荷花这一题材,尤其偏爱残荷的残缺美,摸索残荷画法,初步形成浓墨枯笔写莲叶,焦墨点莲蓬,淡粉着莲花的构图风格,所作残荷亦别有一番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瑞华选择了翰墨丹青这条路,注定要做一名求艺路上的“苦行僧”一直默默求索,走向更远、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瑞华的书画作品不囿于前人,他把个人的体验和艺术理想融入光与色,墨与彩的抒情叙事中,从西方艺术的崇高意蕴到东方艺术的轻灵诗韵,将人类不同的文化积淀,作为精神源流渗透入艺术的流变之中,在他孜孜不息的探求中,他让心底的灵韵幻化成为照亮艺术前行的航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欣赏他的作品,你往往会无意识调动自身的情绪去感悟,去体会心灵家园的意义。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读懂他作品中深含的人生哲理,才能理解画家通过个性的画布载体,向芸芸众生所倾诉其内心世界的艺术情素,从而寻找到生命中一个新的支点,新的精神寄托和诗意的美好。这,就是他画风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