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课题组合作揭示多巴胺受体D3配体选择性和激活Gi的结构基础

来源:小柯生命

D3R-Gi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和程曦副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浙江省良渚实验室张岩研究员、以及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Bryan L. Roth教授等共同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

团队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选择性D3R激动剂、D3R受体与效应G蛋白的复合物结构,从而在原子分辨率上详细阐释了D3R受体选择性识别配体,被激活后与G蛋白偶联的分子机制。该成果阐述了多巴胺受体D3R配体识别选择性和激活机制等重要的生物学问题,也为开发以多巴胺受体为靶标的选择性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结构模型。

2,Neuron | 马欢团队介尺度解析学习记忆过程中脑网络可塑性波动机制

来源:BioArt

神经细胞将感受到的外界信息利用信号转导存储在神经细胞中,导致大脑中的神经连接及神经网络发生改变,这一过程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生物学基础。日前,Neuron期刊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马欢教授团队关于神经细胞与神经网络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介尺度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

团队利用膜片钳技术对γCaMKII在抑制性神经细胞的功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阐明了神经细胞可塑性到神经网络可塑性到学习记忆这一介尺度的分子偶联机制,这项研究对于开发益智类及治疗学习记忆能力受损脑疾病的新手段(脑电刺激)和分子靶向药物具有指导意义。

3,【生命科学】eLife | 费鹏团队在生物图像处理方面取得新研究进展

来源:X-MOL资讯

小鼠全脑的三维数字化地图及神经元在不同脑区域投影模式的可视化与定量分析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脑科学一直是研究的重难点。对具有特定生物学标记的神经回路的重建,以及大脑不同区域间通信模式的研究探索是当前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且对神经科学、解剖学、病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BIRDS的开源软件框架,用于小鼠脑三维图像数据的映射与分析。该软件包括图像预处理,双通道配准,自动注释,三维数字化地图的生成,高分辨率可视化以及可扩展的定量分析。这一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生物学期刊eLife 上。

4,Cell论文解读!揭示免疫系统监视大脑新机制

来源: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以及许多其他神经和精神疾病都与大脑中的炎症有关。而免疫系统如何知道大脑中发生了什么?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于近日在Cell期刊发表文章,发现硬脑膜窦中充满了来自大脑的分子和血液中携带的免疫细胞,其中的一些免疫细胞可以从血液中获取并显示可疑分子,另一些则可以扫描可疑分子并对其进行防御。

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从远处观察大脑,只有在发现问题时才会进入,这可能解释为什么大脑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免疫豁免的。这一研究结果开启了将靶向位于这种监视部位的免疫细胞作为治疗由大脑炎症驱动的疾病的一种手段的可能性。

5,Stroke: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研究,神经丝轻链可反映脑小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

来源:梅斯神经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常见的异质性疾病,影响大脑中源于蛛网膜下腔或大的腔内动脉循环的小脑膜和腔内动脉、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神经丝轻链(NfL)是轴突细胞骨架的主要中间成分,提供机械支持并调节轴突大小。最近的研究已经验证了NfL作为CSVD MRI标志物的血液生物标志物,提示NfL在CSVD监测中的潜在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的俞金泰教授团队,利用著名的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探究了NfL和SVD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发现了血浆NfL水平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可作为磁共振成像扫描的补充,并可能反映CSVD负担的严重程度。

6,天津大学康荣杰副教授团队发表IJRR文章:记忆合金驱动变刚度连续体机器人

来源:CAAI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

近日,机器人领域国际权威期刊《机器人学研究(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发表题为《基于几何约束的记忆合金变刚度新型连续体机器人建模与分析》的文章。这篇文章源于天津大学现代机构学与机器人学中心康荣杰副教授团队研发的一款新型连续体仿生机器人,其刚柔并济的设计像一只灵巧的手臂。目前该成果已初步应用于空间非合作目标捕获的研究,有望成为一名出色的太空“捕手”,处理失效卫星和太空碎片。

7,JAMA N:脑出血后还能服用SSRI吗?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脑出血占所有中风的10%至15%,但几乎占全世界卒中死亡率的一半。脑出血幸存者复发性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很高,抑郁症是卒中后的常见病,有效治疗抑郁症是卒中后长期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药物,但由于其抗血栓作用,SSRI与首次脑出血的风险增加有关。

近日,来自美国的Alessandro Biffi等在JAMA Neurology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验讫原发性脑出血幸存者使用SSRI是否与脑出血复发和降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脑出血后使用 SSRI与抑郁症状改善和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增加相关。临床病史、神经影像学数据和遗传生物标记物可能有助于确定哪一些ICH幸存者能够更安全地使用SSRI。

8,速递 | 白天戴20分钟,可以减少晚上打鼾!FDA批准创新医疗器械上市

来源:药明康德

近日美国FDA宣布,批准Signifier Medical Technologies公司开发的创新处方医疗器械上市,旨在减少打鼾和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患者睡眠时使用的设备不同,这是第一个在患者清醒时使用的医疗器械,这是一种可拆卸的舌肌刺激设备,它包含有四个电极,两个位于舌头上方,两个位于舌头下方。它旨在改善舌肌功能,可以帮助防止在睡觉时舌头向后塌陷,从而阻塞气道。

前文阅读

1, 脑科学日报:聚焦超声开放血脑屏障;中年发福可长寿

2, 脑科学日报:细胞水平观察“压力”的产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