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爱国主义的大文豪内心也有儿女情长,如苏轼,一首悼亡诗写尽他内心的酸楚和相思。据说苏东坡的妻子叫王弗,名字谐音“旺夫”,她生的貌美如花,和苏轼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她也非常孝顺苏轼二老,很贤惠,但是她没有“旺夫”命,并且自己的命数也非常不好,二十七岁的时候就因为生病而香消玉殒了。苏东坡诗词中有部分感慨生命无常,天道无常,如此看来也是有原因的,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爱妻的死给了苏轼很大的打击。他将妻子葬在眉山,为她撰写墓志铭,写下妻子去世的那一刻,谁能够想象得到他内心漫天的悲痛。

后来,苏轼就开始了宦海沉浮的流浪日子,不过在熙宁八年,他来到密州时宋朝司马光为宰相,被贬谪的苏轼又被重新启用,做了龙图阁学士和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正值仕途顺利,风光无限的苏轼时常想起跟着他没过上一天好日子的妻子,在密州的时候,他因日有所思,妻子入梦,醒来后他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悼亡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妻子去世已经有十年了,十年间,两人阴阳相隔,不知道她有没有想我,反正我对她的思念日益加深。可是梦醒后四顾茫然,什么也没有,一切都只是梦幻罢了。妻子的坟冢远在千里之外,我该怎么向妻子诉说自己的凄凉处境和无限悲伤?可即使现在妻子就在眼前,我们相遇了,她或许也认不出我来,我们分离十年了,这十年间,我奔波各地,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在我脸上刻下深深皱纹,满脸灰尘,鬓角雪白,再也不是年轻的样貌了,不知道妻子现在怎么样了,在另一个世界是否安好。

晚上半夜时分,我做梦突然回到了家乡,回到十年前,那时妻子还在,她正站在小轩窗前梳头发,我们好像回到从前,相互望着对方,可是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也沉默不语。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千言万语要怎么说出口?能够表达我们内心波动的只有那两行清泪,口中言全化作两行相思泪。梦未醒,我似乎又跌入幻境,我看到千里之外妻子那座孤零零的坟冢,凉凉的明月照耀着坟冢旁的小松树,每次到这里,我都会肝肠寸断,明明那么近,却被生死阻隔。

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直抒胸臆,倾诉悲伤,真挚朴素,就是这种真挚朴素感动了无数人。语言凝重,给人一种冷冷绝望之感,压抑,令人心情沉重的同时感受到词人内心无限悲痛。而在语调上,读起来抑扬顿挫,就如同词人抒发的情感,起起伏伏,悲伤和相思如同春草绵绵不绝。在表现手法上很明显是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虚写主要体现在梦中,他和妻子相顾无言,欲语泪先流。

在场景的描写上用了白描,读完这首词后,一副生死离别后又梦中相见的画面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令人感同身受。作者在写思念妻子的时候还诉说了自己身世,像是在和妻子聊天一样,仿佛妻子尚在人世,将感情宣泄达到极致,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这首词最后这三句,词人由梦境转向现实,梦中和妻子回到过去,而醒来不得不面对早已生死别离的现实,这种无奈和悲伤,让人不忍卒读,情有多深,心就有多伤感。在艺术手法上,这种写法不仅加深了感情的渲染,也让人觉得余音袅袅,回味无穷,荡气回肠。其中“明月夜,短松冈”二句,重点点出妻子坟冢树所在的环境凄凉清幽的特点,再次将内心的悲伤上升一个层面,令人黯然魂销。

纯粹的眼泪,饱含着一代文豪的女儿柔情,毫无矫情之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苏轼。男儿心中不只有国家责任,还有自己的小家,苏轼一生里娶了三个妻子,一个是王弗,一个是王闰之,还有一个是王朝云。她们都是年轻貌美,且贤惠的女人,她们陪伴着苏轼一起走过不同段的人生,而苏轼同样也很信任依赖她们。

王弗在苏东坡眼里一直是个善解人意的女人,在苏轼心中百结愁苦的时候,她时常劝慰苏东坡,而且每次劝说都能说到苏东坡的心里,苏东坡以为自己的痛苦无人知晓,可偏偏他的妻子是个例外,面对这种善解人意的妻子谁能不爱呢?生死与共的爱情,总是给予关心和爱护等等,这种相濡以沫质朴而深厚,所以很多年后梦见她,苏轼才会痛彻心扉。

另外,苏轼一生中经过的人生最低谷,那便是“乌台诗案”,在那场腥风血雨中,一直陪伴他不离不弃的便是王闰之,在她死后,苏轼以致于“泪尽目干”,可想而知当时的苏轼心头如何的悲痛欲绝。对于苏轼来说是遗憾,他三位贤惠的妻子都在他之前去世了,“头白鸳鸯失伴飞”,这可以说是苏轼生活的真实写照了。在苏轼的诗词中我们可以寻觅到她们的踪迹,那是苏轼用自己的方式悼念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