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个80%以上的居民居住在公共住房的国家,政府对可持续城市设计的承诺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而当一个热带国家,方便和空调是一种生活方式,影响可能更大。

生态小镇滕加(Tengah)在五个住宅区有望建造42,000套新住宅,这个生态小镇是马来语中的“中间”,尽管它位于该岛的西部地区,但将是新加坡政府自二战以来建造的第24个新定居点。然而,这是第一个集中冷却、自动收集垃圾和无车的市中心,环保人士希望为减少东南亚城市国家碳排放提供路线图。

由于它拥有丰富的绿地和公共花园,该开发项目被官方称为“森林小镇”。这个占地700公顷(2·7平方英里)的场地曾是砖厂,后来用于军事训练,近年来被一片广阔的二级森林所开垦。一条328英尺宽的生态“走廊”将在其中心保持,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通道,并将一侧的集水区与另一侧的自然保护区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住房与发展局(HDB)研究与规划部主管钟福龙(Chong Fook Loong)表示,该项目已证明对城市规划者来说,是一个崇尚绿色设计原则和“智能”技术的规划者。

他在一次视频采访中说,“滕加是一块干净的石板,”他解释说,道路、停车场和公用设施正被推到市中心下面。“我们要去理想的交通隔离概念,(与)一切地下,然后地面完全释放行人 - 为人们。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

”我们希望有一个允许以非常用户友好的方式行走和骑自行车的小镇,“他补充说,自行车运动在新加坡已经”起飞“,”特别是过去三到五年。

Chong说,总体规划将安装电动汽车充电站,而街道也“面向未来”,以适应新兴技术。

他说:“当我们规划道路网络时,我们设想了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和自动驾驶车辆将成为现实。

设计冷却器

新加坡国家气候变化秘书处表示,新加坡的人均排放量虽然相对较小,但人口不到600万,但人均排放量高于英国、中国和邻国马来西亚。

部分原因在于空调,空调占家庭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全球变暖只会加剧这种依赖。新加坡气象局(MSS)预测,到本世纪末,在一年中最温暖的8个月里,该州的日平均气温可能至少为34.1摄氏度(93·4华氏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保持冷静将越来越成为居民的必要条件。腾加的规划者没有妖魔化空调,而是试图重新构想空调。使用太阳能冷却的冷水将通过该地区的房屋进行管道处理,这意味着居民不需要安装低效的室外交流冷凝器(尽管他们仍然可以控制自己公寓的温度)。

据该镇的能源供应商SP集团(SP Group)说,这将节省二氧化碳,相当于每年将4,500辆汽车从公路上带走。国有能源公司报告说,在已经提前售出的公寓中,有9个未来居民已经报名参加集中降温。

规划者使用计算机建模来模拟整个城镇的风流和热增益,帮助减少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人类活动和结构使城市地区明显比周围的自然温暖)。在其他地方,”智能“灯将在公共空间空置时关闭,垃圾将集中存储,监视器将检测垃圾何时需要收集。

Chong 说:”我们将通过气动系统将所有垃圾吸到几个方块的室内,而不是使用卡车收集每个街区的垃圾。不时,(垃圾)卡车只需要从会议厅中收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腾加(Tengah)正在建造的42,000套住宅中,超过70%将透过建屋署提供长期租约。两居室公寓的起租价格目前只有10.8万新加坡元(8·2万美元),第一套公寓将于2023年完成。

所有居民都有权访问一个应用程序,使他们能够监控自己的能源和水的使用情况。(“你授权他们控制在哪里可以减少他们的能源消耗,”崇说。SP集团表示,每个街区的数字显示屏将同时向居住者通报其集体环境影响,这甚至可能鼓励住宅区之间的竞争。

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环境学院助理教授佩林?哈梅尔(PerrineHamel)表示,无论使用智能技术能否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让居民自己消费都能够引发行为改变。她补充说,这是新加坡到2030年达到排放峰值并随后减少排放峰值目标的关键部分。

她说:“考虑食品消费和思考人们使用空调的方式是(实现气候目标)的一部分。改变行为将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城市设计是影响和改变行为的第一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自然连接

对哈梅尔来说,自然和住宅区的融合——这创造了”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更多机会“——是腾加计划擅长的地方。除上述森林走廊外,该镇居民还将在所谓的种植园区进行社区农业。

哈梅尔说,除了促进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外,保护遗址上的自然还可以导致进一步的行为改变。

她说:”从世界各地看,有很多例子表明,通过日常接触改变我们与自然的关系确实有助于人们采取环保行动。“在这方面, 我认为生物爱好者设计和 (滕加) 总体规划实际上做得很好。

然而,新加坡自然协会(NSS)批评该计划保护太少,不到10%的森林。环境小组提议在绿色走廊的两端增加两个”核心林区",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迁徙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