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9年,身为宋太祖嫡子的赵德昭,在一天散朝之后,突然选择了自刎。此消息震惊朝野,谁都不曾想到,这位极可能会继位的皇子,会如此突然去世,况且还是自尽。

为什么会说,赵德昭的去世,令人意想不到呢,他的身份有多特殊?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以及四子赵德芳。

其中赵德昭是宋太祖的嫡次子,生母为孝惠皇后,由于大哥赵德秀早亡,所以他便成为赵匡胤最大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按照身份地位来看,赵德昭身为宋太祖的嫡次子,大哥去世后,就成为最年长的皇子,他拥有优先的继承权。而父亲赵匡胤也十分看重他,从小到大都悉心培养,为何他要选择自尽呢?

其实看他自尽的时间就知道,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去世,他的叔叔赵光义,已经即位当了皇帝,所以赵德昭没有机会继承父亲的皇位了。难道说他是因为没能继位,所以才伤心到自尽吗?然而也不是。

虽然是叔叔当了皇帝,但赵德昭仍然有机会继位,因为按当时的情况来看,

赵光义去世后,最有力的继承人选有两个,第一就是他的弟弟赵廷美,第二就是赵德昭。

因此赵德昭还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与其自尽,还不如好好活着,说不定哪天皇位真的就轮到自己头上了。然而他却选择了自尽,而他选择自尽的原因,也是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宋太宗讨伐北汉后,想要乘胜追击,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群臣原本反对他这样做,可是宋太宗不仅没听,还坚持要御驾亲征,结果在高梁河之战中,辽军大败宋军。

由于亲征,导致宋太宗也不小心受了伤,他只好坐着驴车仓皇逃离,此次北伐宣告失败。

宋太宗逃离后,众将一时间难以寻觅其踪迹,可是宋军刚刚吃了败仗,军中不可失去主心骨,国家也不能一日无君。这时候有人猜测,说宋太宗可能已经遭遇不测,建议群臣另立新君,这时候得天独厚的赵德昭,自然就受到大家的拥戴。

就在众人打算拥立赵德昭为帝的时候,宋太宗赵光义回来了,原本北伐失败,宋太宗的心情就不是很好,加上之前大臣反对他北伐,如今输了他又下不来台。这时候听说有人要拥立新帝,这个人还是赵德昭,宋太宗难免会多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回来之后,宋太宗一直没嘉奖有功将士(之前讨伐北汉的时候,不少人立了军功),赵德昭认为宋太宗不公平,便想着为大家出头。有一天在上朝的时候,赵德昭就将此事提出,可能言语有些过重,便激怒了宋太宗。

“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

——引自《宋史》

宋太宗心中本就憋着一股气,如今赵德昭还当面来指责他不公,便让他心中的怒气加深。宋太宗看到赵德昭为将士出头,认为他深受众将士的爱戴,在军中已有很高的人气和威望,于是一气之下对他说:

“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对他们进行封赏也不迟!”

“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引自《宋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因为宋太宗的这一句气话,却被赵德昭真正听进去了,散朝后,赵德昭仔细一想,认为之前大家拥立他的事,肯定让叔叔介怀,今天他能说出这种话,那明天就可能清算自己。于是

“德昭退而自刎”

消息传到宋太宗那里后,他急忙跑去看,可惜只剩下侄儿的尸首。他抱着赵德昭的尸体痛哭,说道:

“痴儿何至此邪!”

并追赠其为中书令,追封魏王,追谥为“懿”。可见赵光义也为当时说的气话感到后悔。不过也有人认为,赵光义这只是在演戏罢了,实则他是真想处置赵德昭。

对于赵德昭的自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毕竟还没到最后一步,他没必要在此刻自尽,说不定等两天叔叔气消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宋太宗的反应,人们也保持两种态度。一种认为他是真情流露,原本没想过会因为一句话,就将侄儿害死。一种认为他是惺惺作态,原本就不打算放过赵德昭,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

不管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但赵德昭自尽已成事实,最后他也的确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只能说赵德昭的结局,是不幸的,而生在皇家,则是他最大的不幸。

(参考文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