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烟花爆竹将进入燃放高峰期,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也是很多人小时候的美好回忆,与许多传统习俗一样,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口的激增,燃放烟花爆竹如今面临着新的境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阳作为全国有名的避暑之都,凭借凉爽的气候、极具活力的城市个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后发赶超的城市优势,成为了一个宜居宜游和宜业的好地方,还收获了“爽爽的贵阳”的爱称。

贵阳的夏季,安定舒爽,是一个风轻云淡的温柔之乡,多年各月平均风速在3.0米/秒以下,属微风级别,清风拂面又不会吹起尘埃,给人以舒适感,对身体散热、生活出行和生产活动十分有利。此外,贵阳很少出现极端大风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季贵阳的风度,是怡然自得,若在燃放烟花爆竹的春节,贵阳的风度可能会“令人窒息”。

记者从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贵阳市冬季主要受贵州-云南一带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附近上面为暖空气,下面为冷空气,导致锋面逆温,使得大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层结稳定。地面处于均压场控制,天气持续静稳、中低层存在逆温,水平和垂直对流差,形成静风或者无风;加上湿度高,无降水或零星降水,颗粒物易吸湿增长,这种高低空天气形势抑制了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空气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烟花爆竹的制作原料中往往含有硫、硝酸钾、木炭粉等,为了燃放时颜色各异,还会掺有镁、铅等重金属。燃放时,不仅会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还会产生PM2.5、PM10等大量颗粒污染物,颗粒污染物中还可能携带有重金属。其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酸性氧化物。燃放烟花爆竹会使空气质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在无风或低气压等大气扩散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有害气体无法尽快飘散,就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呼吸道,使人咳嗽,引发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不利于群众身体健康。

一起看看这组5年监测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除夕夜零点至大年初一凌晨2点,贵阳市空气质量出现明显转差,PM2.5小时浓度峰值达到500μg/m,空气质量呈严重污染。

2017年大年初一凌晨2点,PM2.5小时浓度峰值达到全天最大值217μg/m,空气质量呈重度污染。

2018至2020年,因烟花爆竹禁燃宣传力度增强及有利的气象扩散条件加持,贵阳市近三年春节期间因燃放烟花导致空气质量污染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根据贵阳市近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表明,春节期间,尤其是除夕夜至大年初一时段由于大量集中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浓度迅速上升,特别是颗粒物的快速积聚,使得污染程度加重。

2018年1月1日,《贵阳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了禁止燃放和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区域,并加大对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贵阳市一环内PM2.5小时浓度逐年降低。

数据显示,2016年,贵阳市一环内PM2.5小时浓度峰值达近5年最大值358μg/m。2016至2017年,贵阳市一环内PM2.5小时浓度远高于一环外。2018年,《贵阳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实施后,贵阳市一环内PM2.5小时浓度峰值小于140μg/m,在2020年达近5年最小值43μg/m,一环内PM2.5小时浓度远低于一环外,春节期间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在1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刘友宾称,环境质量监测已经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城市环境质量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将导致PM2.5浓度快速上升,空气质量在短时期内可能迅速恶化。“还有十几天,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春节就要到了,我们倡议尽量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减轻空气污染,过一个安全、祥和、绿色、健康的春节。”

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离不开每个市民的共同坚守。

2020年春节将近,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继续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持续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过一个安全、环保的春节。

本台记者王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