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蓝震 通讯员 邵琦 柳申荣

吃过晚饭,黄路康匆忙赶回二楼的办公室,急着要和18个月大的女儿糯糯视频。

这是他一天中最期待也是最放松的时刻。

1991年出生的黄路康,是普陀山消防救援大队龙树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也是一名党员。他曾因获得全国地下救援操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荣立二等功,是队内公认的业务骨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路康和女儿视频连线

因工作缘故,与妻子聚少离多,女儿糯糯出生至今也只见过5次面。打开视频,黄路康看到女儿趴在妻子的肩上,几次想让女儿叫声“爸爸”,但都欲言又止,一旁的妻子张晶安慰他,“好好工作,家里我会照顾好的”。

挂了视频通话,黄路康有点失落,觉得对不住家人。加入消防12年,就小孩出生那年回了趟金华老家团圆,其他时间他都选择和队友一起守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员在擦玻璃打扫卫生,留守岗位迎接牛年。

“舍小家,为大家”,对消防员们来说,绝非是句空话。腊月二十八,队员们在擦玻璃打扫卫生,迎接牛年的到来。无法回家团聚的“黄路康们”,特别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1】“给女儿起了个小名,叫‘小平安’”

普陀山消防救援大队所在地,三面环山,东侧靠近龙山水库。

大队教导员季侠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大队成立于1991年,目前现役消防指战员23人,专职消防员8人,“和其他大队相比,这里算是舟山规模最小的一个大队。”

这是一支光荣的队伍。走进普陀山消防救援大队4楼的荣誉室,一面密密麻麻的荣誉墙,诉说着这30年来队里的点点滴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队里三十年的荣誉墙

季侠说,普陀山岛上三十年没有重大火灾,有多方面原因,最重要的是离不开一代代消防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努力。

在大队营房操场,从福建三明来普陀山消防救援大队探亲的陈菲,正带着2岁的女儿在营房操场玩耍。站在一旁的丈夫黄百林冲过去,一把抱起女儿,举过头顶,满眼都是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百林和前来探亲的妻子女儿在队里的快乐时光

这样的欢乐时光,对消防员黄百林来说太珍贵了。

黄百林是福建三明人,2013年9月入队,一直在岛上坚守。消防,是他引以为傲的一份职业。与爱人的相恋,消防员的身份为他加了分,妻子也被他的真诚所打动。

结婚六年,夫妻俩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这是陈菲第一次来队里过年,很珍惜和丈夫在一起的日子。

“平时一个人在家带娃,想他的时候,就打开视频看看。有时最怕女儿生病,他不在身边,一个人带着去医院,有时也会偷偷流泪。”

陈菲给女儿起了个小名,叫“小平安”,她希望女儿平平安安,其实还有一层深意,是对700多公里之外丈夫的牵挂,“希望他和队友们出入平安。”

和陈菲交流的时候,可爱的“小平安”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顶消防员帽子,戴在头顶,举起右臂,敬了一个礼。这一幕把大家都逗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平安”给消防叔叔敬了个礼。

“女儿知道爸爸是消防员,每次看到消防车,或者看到有地方冒烟,她就会叫‘爸爸、爸爸’。”

再过几天,母女倆就要结束探亲假回老家。新的一年,女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陈菲想把女儿一起带过来生活、上学,主要是想和丈夫离得近一点,让他安心工作。

2】“得到认可,是最大的动力”

1991年出生的李清淙,是福建漳州人。自2009年下连队分到普陀山消防救援大队,未曾离开过。

这位高高帅帅的消防员,从刚入队的一个新兵蛋子,成长为现在队内的骨干,他把最青春的年华都献给了岛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新闻记者和李清淙、吕黎航、崔伟、韩乐鑫面对面交流

12年间,李清淙不记得处置过多少起救援,但最难忘的还是第一次出警的样子。沙滩上一排摩托车起火,班长带着他去了现场,远远跟在后面铺着水带,油箱的不时爆响,让他第一次直面火场的危险。

“那次出警回来,明白了一定要练好基本功,关键时刻才能出得了手。”这么多年下来,李清淙苦练本领,把岛上每一个消防栓、每一条线路图,都熟记于心。

和李清淙一样,2012年入队的吕黎航,是金华磐安人。他说消防改变了他的人生。因为业务出色,去年他被抽调到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培训基地,带队训练新入职消防员。

“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但努力的过程,一定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吕黎航这番话,让“后浪”韩乐鑫也颇为认同。

1998年出生的韩乐鑫,是河南新乡人,2016年入队。身边的队员说,他这几年成长很快。

回想起5年的消防从业经历,小韩最满足的是得到别人的认可。2019年12月,他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这是山东威海的一对夫妇写来的。

“其实也就一件很普通的事,看到游客崴了脚,走路很艰难,后来把他们送到了山脚,没想到收到了这封感谢信。”

让韩乐鑫觉得消防这份工作的最大意义,是一直在做可以帮助别人的事。擅长水域救援的他,至少把5个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那种满足,可能就是对这份职业的认同吧。”韩乐鑫说。

坐在旁边的专职消防员崔伟是辽宁铁岭人,曾在部队服役,去年通过层层筛选成为普陀山消防救援消防大队的一名专职消防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员们在海边巡逻

“出去巡逻的时候,有游客拉着我们拍照,虽然还有点害羞,但内心很骄傲。”崔伟说,出去巡逻,代表着是整个队伍的形象。

记者手记

对得起消防,对不住家人

来趟普陀山不容易。

凌晨5点半我从杭州出发坐大巴,到舟山朱家尖后又换乘轮渡,等到目的地普陀山消防救援大队,已是下午1点半。

但这点时间,和常年驻守岛上的消防员们相比,又算什么?

来渡口接我的,是大队年轻的防火干部姚力彰。交流得知,他是杭州人,是提干分配到这里,已经呆了6年,还在这里成了家。

从登岛那刻起,我就在想,是什么让这些8090后们把心安在12.5平方公里的海岛上,且无怨无悔,守礁护航?

两天蹲点下来,我认识了不下10个消防员,目击他们的训练,等他们空了和他们交流,试图寻找答案。

姚力彰、黄路康、李清淙、吕黎航、黄百林、韩乐鑫、崔伟等消防员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大概是责任和传承。

都说硬汉也柔情。在夜深人静的营房,这些平时救援场上的硬汉,对着手机那头的妻孩,也会沉默。他们提的最多的一句是:对得起消防,对不住家人。

在离开普陀山上船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一直在回响起队员们最近排练的一首歌——《祖国不会忘记》。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

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

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

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