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姚雪琴)“黄阿姨又来看我们啦!”看到家里来了熟悉的客人,四岁多的双胞胎姐妹开心得跑进房子里,拿出了新书包,兴奋地展示新春的快乐与幸福。这温馨的一幕,发生在位于永州道县县城56公里的桥头镇石排楼村六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孪生姐妹谭富花(右红衣)谭住花(左黄衣)激动地展示新书包

2月8日下午,道县桥头镇石排楼村六组,来了一拨来自道县二中的老师。帮扶责任人胡翔老师有急事来不了,只能托同事周居平老师给这对双胞胎送上了新春红包。细心的女教师黄葵花,清早接到扶贫通知后,赶紧找出自己孪生女儿有点短了的几套好衣服用袋子装好,中午一点半出发时,放在了同事杨舟老师的车上,一个半小时后,就顺利送到了王海莲的手中。“每次来,都想看看和我女儿差不多大的姐妹花”,黄老师蹲下身抱起她们,两个可爱的小宝贝笑了,站在她们身后的妈妈也笑得很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孪生姐妹谭富花(右红衣)谭住花(左黄衣)依偎在黄葵花老师(中)身旁

这对可爱的双胞胎,姐姐叫谭富花,妹妹叫谭住花,2016年11月出生,今年四岁多了。父亲谭有方生前是残疾人,2018年11月肝癌病逝,享年67岁。哥哥谭晶能2019年9月考上道县二中,高一只读了一个学期,就坚决辍学去了广东打工,因为赚不到钱至今没回家。38岁的母亲王海莲,不会说官话,一口土话只能当地人听得懂。一头短发蓬乱着似乎永远没梳洗过,一根布带胡乱扎在腰间敞开,她不会煮饭干农活,只会扫地洗衣服。这两个小女孩,还得靠她俩81岁的五保户大伯谭有志照顾。每月来村里看他们的亲人,除了对口帮扶人道县二中胡翔老师外,还有他的20位同事。从2018年5月开始,这21位老师,几乎每个月都来村里看望22户扶贫对象,近三年,见证了这对孪生姐妹的成长。

“有你们关心,她们现在可幸福了!”村主任熊育生感慨地说:“她们命好呢!这么小就和你们这些国家干部一样吃皇粮,全家每月大几千……”他说国家给这对双胞胎的每月补助接近2000元,这在道县农村,是一笔不菲的经济收入,加上每月都有扶贫的教师来送米送油送衣服等,村民中有人羡慕这对双胞胎孩子实属正常。

为了解这对双胞胎女孩享受的扶贫力度,笔者先后向石排楼村妇联主席何高花和道县民政局儿童福利股何文斌股长了解相关情况。

据查证,王海莲,女,38岁,是智障妇女,属智力二级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和抚养小孩的能力,王海莲本人每月可享受残疾人两补130元。早在10多年前,全家就开始享受低保补助,如今每人每月都能享受到低保金215元。从2014年起,经村级申请,乡镇核查,县扶贫办审批,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2020年1月16日颁布的《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新政策,从2020年1月起,谭富花和谭住花两姐妹,参照孤儿享受的950元标准,还同时享受到每人每月享受735元的补贴。算下来,道县民政局发放给王海莲全家的救助金,每月总数为2460元。

此外,2020年9月,谭富花和谭住花开始在临近的鱼田村2组美美哒幼儿园上小班,距离她们家只有2公里,王园长说:“道县教育局资助中心每学期会给她们打500元贫困幼儿入园补贴,她们的学费我们是减半收的……她们是聪明而幸福的娃娃!”王园长向笔者透露说,别的小朋友来读书是统一坐校车15分钟到校的,而这对姐妹花却有自己的专车——一辆三轮摩托车专车往返读书的,车主是谭富花和谭住花的堂叔叔,62岁的谭玖能老人,因为谭玖能老人的孙子就在幼儿园旁边的会潭村小学读三年级,可以顺道接送,两人一个学期就可以节约下1000元往返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