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征收营业税收据》系苏区票证收藏中比较少见的一个品种,笔者有幸经几人手,跨越数年,收集到同一人纳税人自1934年6月6日至1934年10月7日五个月时间共向征税部门缴纳8次营业税款的征税收据。能收藏到连续8张同一人、同一时段的苏区系列票证是很难得的,是一种机缘。其原因,一是第一手持票人因不知其行情,一般情况下都会分次出售,初次出让一、二张,如若买者回头,则越卖越高,或分开卖给若干个买主以防错卖。二是货到文物商人手后,则更精得紧,为了卖出好价格更喜欢把东西拆分出让,以示稀少与珍贵,真正的藏家为此常感无奈与失望。

史料记,当时的万泰县系如今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与泰和县的一部分。1931年11月万安河东苏区与泰和河东苏区合并设立万泰县,隶属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万泰县撤销,正好历时三年。

中龙乡位于如今泰和县东南部,距县城48公里的河谷盆地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中央苏区地形图(图片来自网络)红圈处为当时万泰县大致位置

下列8张征税收据是江西省万泰县黄亭区中龙村曾贞燧分别于1934年6月6日至1934年10月7日五个月时间向征税部门缴纳营业税款的征税凭证。征税收据为毛边纸木刻版竖式印制,票幅为9.5×19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此一排列,就会发现比较“奇怪”的现象,万泰县黄亭区中龙村纳税人曾贞燧的8张税票,其中6月份一张,纳税金额为1.05元;7月份纳税一张,纳税金额为1元;8月份一张,纳税金额为1元;9月分四张,纳税合计金额为1.55元;10月份一张,纳税金额为0.50元。一是除了7、8二个月纳税金额为1元外,其它三个纳税金额均不等,那么当时是如何计征的呢?二是9月份纳了四次税,其中4号纳税0.5元,5号再次纳税0.05元,26号同一天二次纳税各0.50元。四次合计才1.55元,金额不大,为何要分四次?且比其它月份又多纳税?三是为何10月份又只纳了0.5元?

1932年7月13日,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修改暂行税则问题的第七号命令,对原颁布的《暂行税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暂行税则》对商业税的起征点从200元下调到100元,等第增加到14个,起征点税率由原2%增加到6%,最高等第为25%,征收时间改为每月一次。如第一等第为资本金101元--200元,税率为6%;第二等第为资本金201元--400元,税率为7%。

1932年8月16日,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颁布了《关于商业所得税征收细则》。细则对资本之规定、营利之规定、征收机关、征收期间及手续作了更明细的规定。并把各业利润率分为甲30%、乙20%、丙10%、丁5%四个等级。

由此可知,纳税人曾贞燧,无论经营利润高的行业,还是经营利润低的行业,都属于“每月营业在二百元以下之小店及无账簿可凭者,不必每月估量其营利多少,可以征收时那一个月为凭,以后每月都按照这个标准按月收税”?的定额纳税的小本生意人。

曾贞燧于9月5日缴纳的5分钱税票,堪称“史上面额最小的纳税凭证”。为5分钱开具一张税票,似乎有点浪费人才物力。

苏区的财政支出是多方面的,大多用于红军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供给,保障革命战争的需要,同时用以支持苏区的经济建设和某些必要的各项事业的开支。但保障红军和革命战争费用的供给,是苏维埃财政的首要任务,也是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

中革军委1933年7月30日规定的具体伙食标准为:“伙食费:前方部队在苏区时发现品给养,每人每日发米1斤6两外(换算成现在的计量标准为1斤,笔者注),加油盐柴菜钱大洋4分。如到白区作战,乃是代金给养,每人每日大洋1角2分。后方部队工作人员实行现品给养,特殊情形时以代金给养。工作人员和机关部队每人每日发米1斤4两。运输队每人每日发米1斤6两(出差时加2两)。以上均系每人每日发油盐柴菜钱大洋4分。伤病员每人每日发米1斤4两,另发柴菜油钱大洋一角。”? 而政府的工作人员是实行供给制的,没有薪饷,过着大体平均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政府工作人员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月谷子50斤,菜金1元5角。

也就是说,5分钱是当时红军与政府工作人员一天的菜金钱。

1934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苏区北面广昌、建宁、龙岗和南面筠门岭等相继失守,东线的长汀也处于危险之中,导致原计划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已不可能。6月,国民党军开始分六路同时向中央苏区腹地进攻。6月25日,中共中央在获得共产国际同意红军主力突围转移决定的复电后,开始为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而秘密作准备。

为此,一是在舆论上提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与敌人五次‘围剿'决战”等口号。二是大力开展“扩红”运动,补充兵员。从5月底到9月底,全中央苏区共扩大红军8万余人。9月初开始组织征调5000名夫子组成运输队,准备随军行动。三是筹措军需物资和军费。如开展“借谷运动”、“节省运动”、“捐献运动”(被毯、棉花、草鞋、米袋)等。为满足红军突围转移的军费需要,中央财政部突击筹款150余万元。除了战争缴获和打土豪劣绅筹集各种货币和金银器具外,自然包括向苏区民众征收的各种税收款项,哪怕是5角、5分也要“角分入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0:送郎当红军(图片来自网络)

纳税人曾贞燧八连税票就反映了这段长征前夜不同寻常的历史。特别是9月份,一个月缴纳4次,哪怕是5角、5分也缴,甚至一天缴二次。其最后一次纳税是10月7日,离中央中央、中央军委撤离瑞金只差3天了,应是万泰县财政部收取的最后一笔税款了。

长征出发前夜之紧张与艰难,窥一斑知全豹。

注:①《中央革命根据地工商税收史料选编》1932年8月6日P112。

②《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P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