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郎木寺来,这是头一遭。晚上8点多钟在风雨中赶到,推开车门,迎接我们的是寒气逼人,脸和鼻子就象用刀割的一样冻得难受。气温在零度以下,我们缩紧了身子,在冻到全身颤抖的夜晚,行走在神秘的郎木寺。

“这块土地和它的地平线一样无与伦比,藏区的天空有它独特的趣味。远处,在地球和天空连接处,苍白阴暗的流雪勾划出地平线的轮廓。夏天,这里绿草如茵,草丛中点缀着彩色的斑斑点点,在地平线的远方,那儿是块无名地,惊奇便由此而生。”

一一罗伯特·埃克瓦尔的《西藏的地平线》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一个美国传教士踏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1957年才离开。在这个美国传教士的笔下,郎木寺彷佛是一个由神创造的迷人天堂。神,将郎木寺打造成了微缩版的香格里拉,在这片藏区的天空下孕育着多元的文化,这里是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相互交融的圣地,是藏、回、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地方,是中外游客中的东方小瑞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郎木寺并不是一座寺庙,而是一座安静而风格独特的小镇。一条小溪穿镇而过,将郎木寺分为江南与江北,这条江就是白龙。白龙江既分了界又连接了川、甘二省,奇特的是郎木寺就是由江北的甘肃和江南的四川共同管辖,虽然行政上属于两省管辖,但现实中郎本寺却有机统一。

无论是藏传佛教还是伊斯兰教,无论是藏族、回族、汉族,人们始终和谐相处,从来没有跨界分野之感。如今法鼓之声相和,礼拜之声相传,郎木寺用它那博大精深的多元宗教文化,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民风,向世人显示着非凡的魅力。

郎木寺的四周山峦起伏,景色秀丽,雪线下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溯溪而上,穿过一片峡谷,可以到达白龙江的源头。或许是这里的山势风光,与阿尔卑斯山脉有几分神似,因此也有“东方小瑞士”的美誉。

几千年来,关于郎木寺镇的离奇传说从未停止,郎木寺镇的原名叫达仓郎木,藏语意为虎穴仙女。据当地史料记载,此地有一石洞,洞内有一尊婀娜如人形的钟乳石,此地的地名由此而来。老祖母郎木居住过的洞穴,被称为圣地中的圣地,在洞外,地下的泉水喷涌而出,而这正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的白龙江的源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郎木寺被白龙江一分为二,江南是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格尔底寺。江北是甘肃碌曲县达仓郎木赛赤寺,两座寺庙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中间夹着回族的清真寺。

埃克瓦尔没想到,他回到美国写的一本书,让许多西方青年知道了郎木寺,从世界各地来到郎木寺,寻找心中的香巴拉。郎木寺街上随处可见,欧式风情的酒吧、咖啡屋,以及那些边晒太阳,边惬意地品尝酒水的外国游客,神秘的郎木寺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佛国的门扉。而这里最具魅力的却是,拥有不同信仰的人们,从世界各地相聚在此,和谐融洽的相处。

转完山顶上的佛阁,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位虔诚的老阿妈磕起了长头,对于外来者她完全视而不见。在这个迷人天堂里,人们不分民族的相互交融,包容彼此的信仰。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来这里觅食、栖息的野生动物种群越来越多,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相处。一条白龙江将郎木寺一分为二,却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

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和艺术家来到郎木寺观光,郎木寺己经成为甘南,极具名气的国际旅游小镇。

2020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