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5月13日)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出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喻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自古以来,中国人把读书定义为最高尚的行为。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挚友侃侃而谈,在跳动的文字里,我们会感受到那些文学大家的激情和洒脱;我们会体味到那些哲学家、思想家的睿智和超然;我们还能领略到历史的云烟,人间的冷暖,世事的变迁,超越时空,与古人娓娓对话,与伟人促膝长谈,让书香,尽情滋养心灵……

书海浩瀚,即使穷其一生,也无法读完世界上所有的书籍。所以,我们必须有选择性地去读。冰心也说要“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因此,读书首先要知道该读什么样的书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告诉我们要品读经典书籍,汲取前人智慧。

龚自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告诫我们要“以史为鉴”“彰往而察来”。

培根说:“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鼓励我们要多读各学科书籍,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同志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勉励我们要提高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也多次强调了要多读书、读什么书以及如何读书的问题,总书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手不释卷,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一个人读书多了,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之气,就会自然而然受书本的影响,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雅或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一个人见识深广,学识渊博,会由内而外散发一种独特的气质,它是一种在优良品德的前提下伴生的一种深沉内涵,一种闪光思想,一种璀璨的光芒。

故而,“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只是表达读好书,会读书,还在于“气自华”三个字。“腹有诗书”与“气自华”二者存在一个因果的关系,“腹有诗书”是“气自华”的前提,而“气自华”则表现为“腹有诗书”的成果。

其实,“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用现在我们讲的“学思践悟”一词来概括。要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必然要念好“学”“思”“践”“悟”四字诀。“学”和“思”是前提和基础,即“腹有诗书”的过程;“践”是外在表现,“悟”是内在升华。在学思到位基础上,践而有成、悟有所得,自然会获得“气自华”的境界。

来源 :《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文化源流》

福建高院

ch_fj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