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香词谱丨90: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白香词谱丨90: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白香词谱丨90: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白香词谱丨90: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摸鱼儿·雁丘词

金朝: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

欢乐,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

君应有: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

荒烟依旧平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风

天也,未信与、

莺儿燕子俱黄

千秋万,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释】

1、摸鱼儿: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十句六仄韵,后片十一句七仄韵。另有变体。

2、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

3、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

4、识(zhì):标志。

5、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

6、无宫商:不协音律。

7、直教:竟使。许:随从。

8、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9、“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10、“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11、“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

12、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13、“招魂”二句: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

14、招魂楚些(suò):《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

15、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16、暗啼:一作“自啼”。

17、“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名远播,使天地忌妒。

18、骚人诗人。

【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浅赏】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词在起笔即陡然以问句形式切入主题,这么直截了当,也这么干脆利落。对大雁的死,作者首先考虑的是殉情,是一个“情”字使大雁毅然决然地舍弃求生而选择生命的极端,那么这“情”又是什么东西呢?值得付出生命代价?作者在问,问谁?问世间。这既然是世间发生的一件事,世间就必然知道它的理所当然,可见作者思维想象多么丰富空阔。“情是何物”,似乎这并不是一个非常难懂的问题,但一般人最容易把它理解为男女之间的普通爱恋,然而,作者在探讨和想要表达的却是层次更为深刻的“至情”、“挚情”。对这种“至情”、“挚情”的探述的另一层含义,作者亦是在唤起人们对“至情”、“挚情”要关注、重视和珍惜。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是对大雁曾经的生活处境、感情情愫展开的追忆式描写。“天南地北”表明了大雁生活的颠沛,秋天来时即南下越冬,来年春暖花开再复回北去。“双飞客”,正说明了大雁情投意合,朝夕共处,双栖双息。多少个寒来暑往,就是在这年复一年的迁徙中双双携手并进的。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此拍用抒情的笔触,描绘了大雁平时生活的情情趣趣。与常人一样,他们既有欢乐,也有短暂的离愁。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拟人的思维:这都是源于一种情,一种痴情。只有象这样的痴情儿女,才会如此坚贞执著。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转向了对大雁的心理描写。“君”指殉情大雁。当双雁之一被杀之后,另一虽获得了求生机会,但是,面对爱侣已经逝去,自己成了形只影单的孤雁,想想“万里层云,千山暮雪”,自己能独自去哪呢!哪里是我的归宿,哪里还有我的欢笑?前途不仅险阻,而且迷茫,生活既无依又无靠,象这样再继续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这些都是为大雁殉情交代的缘由。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作者将雁丘之处的古时繁华托出来,来比较现在的落寞与荒凉。现在这个葬雁的地方,就是当年汉武帝横渡汾河祭祀汾阴之处,遥想那时箫鼓震天,一片喧腾,场面何其热烈;而现在却是荒烟如织,寂寥如坟,景色多么凄惨黯然。作者在时空上拉开想象的距离,加大跨度,把古今、人雁进行对比,进一步写照了大雁殉情后的悲凉。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大雁既然已经命丧黄泉,魂归九天,然而,死者不可复生,招魂又何济于事?这里借助“招魂”与“山鬼”,更加衬托了一种悲剧气氛和凄凉意境。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此拍对大雁有赞叹之意。天妒,说明不是一般的价值,往往能遭天妒的都是绝顶的,至高无上的。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此拍紧挨前拍,在对大雁赞美之余,用哀悼作结。大雁虽死,但他的那种精神和美德,那种为爱情献身的气概却千秋万代,永世长存。而且,这种精神必将为无数后世文人吟咏狂歌,为无数景仰者由衷拜祭。

【作者】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附词】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宋代: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东皋寓居》

宋代: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摸鱼儿·送春》

元代:张翥

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任狂客无肠,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君不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斜阳又晚,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断水天远。

公众号主页回复“白香词谱”,查看合集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