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4省市区括地志:苏州古典舞蹈

地名,是一方水土的记忆和灵魂,亦是一国一族之根脉,然而耆宿有不继,岁月好零散,上古之名如晦,典明者十不二三,譬如何以为“鲁”,何以为“齐”,何以为“蓟”,何以为“琼”?

汶山老师累月经年,穷经皓首,专于小学,于上古地理人文颇有继承。现取其括地气象,作《34省市区括地志》,逐一就各省市区相关名源根柢概要举言,以期稍解斯人悠悠之怀。

“太清辟宇,四门启钥;玄纲括地,天网广罗”,普天之下莫非人与地,元始以来不过生民、道德,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万民以文明,万世以伦理,天地为之承载。人之为人,一则忍(情绪控制),一则辟有道。人与人交谓之仁,忍之所向;人不可独存,亦不可无行,故有道路远方。“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我们不妨从何以行远开篇,“万乘之国,若有苏其兵中原者,战将覆其军”,“苏”,赴远也。我们正从江苏的简称“苏”启钥括地,登高致远,开始我们的34省市区探秘、揭秘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4省市区括地志:苏州“苏”之居间区位示意图

苏(蘇),本义鱼在运输过程中不容易保持鲜活,所以需要在其眼部覆盖以禾草,最好是渔获地的水草,一来减少其对光亮环境的不适警惧和无谓挣扎,二来可以使其在黑暗环境中能够进入睡眠或休眠,以增加运输距离。所以“苏”有打草、耙草、柴草之意。而随风飘摇若水草流丽者,谓之流苏。因覆以水草若睡,去其水草则醒,故有苏醒、复生、缓解之义。苏,“悞也”,欺也,惑也,谬也,则是对上述“水草障鱼目”骗术本身的解析。

《对苏国(夏威夷)》一文,我们给出了“苏”在地名中运用的逻辑,“苏”本义延长鱼在运输途中的生命,以及运输的里程,用在人和地名,显然不是指蒙上人的眼睛,而是特指在航行中需要通过补给、休整、中转来实现较远的旅程,而陆行通常无所谓远近,所以特指航行。夏威夷作为北太平洋航线唯一的补给、休整、中转地,故谓之对苏国,“对”表示相对明确的此岸、彼岸,以及两侧差不多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4省市区括地志:江苏在全国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4省市区括地志:姑苏山姑苏

在古代,苏州系长江入海口重镇,又是中国海岸南北方的中点,南来北往商贸交旅之人无不于此补给、休整或中转,故谓之“苏”,姑苏、苏州、江苏依次滥觞于此。《狗民国:盘瓠封地之谜》一文,我们也给出了苏州为此岸测点的重要证明,某种程度上也辅证了史前苏州的航海地位,苏州领域震烁古史的良渚文明更是无需赘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取自:洪雪晴《太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1年04期

苏州之名始于隋文帝杨坚,取自姑苏山之“苏”。江苏之名始于康熙年间,江宁府(南京)、苏州府各取一字为江苏省。姑苏之“姑”,在《古资弥冻国(大阪盆地)》、《古淳是国(浓尾盆地)》已有讲解,重重洗礼,累世积叠,我们会在“湖”相关的主题予以详解。

关于紫苏,全绿者为白苏,两面紫及面青背紫者为紫苏,紫覆于绿也,不覆谓之白,覆则谓之苏。

本文全部成果及版权归汶山老师所有。汶山老师变卖家产十年闭关方有上述成果,现网络公开,转载或使用成果时请给予必要的说明和尊重。汶山老师,古汉语学家、历史地理学家,组织并主持有中华字熵、中华文鉴、中华论语重译、古代万国数据库等项目。
34省市区专题并非老师专研项目,更多的是基于小学抛砖引玉,期望万能的网友提供相关信息和意见,补充资料,汇集反馈,最终将以《34省市区括地志》的严肃版本与大家见面,意见被采纳充实图书者,将有书内致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4省市区括地志:“一个苏州人眼中的江苏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4省市区括地志:今日苏州

文化自信,学术自信,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文化强国2035”贡献力量,敬请持续关注。

汶上门生于1982农场中华家

2021年2月10日星期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4省市区括地志: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