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在与传销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被相继拉下马来,但也有不少通过擦边球的手段在外界游走“死而不僵”,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种微商骗局。这个名叫摩能国际的骗子公司虽然被“一窝端”,但其部分领导人和一些曾经的公司高管依然各个领域“蠢蠢欲动”。人民日报对包括摩能国际在列的一些进行过点名批评,但依然有很多人“不信邪”,就比如参与摩登国际的10万宝妈,就被骗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销骗局万变不离其宗

据了解,所谓传销,从根本上说其实就是“入门费”、“拉人头”、“多层次”以及“团队计薪”为主要的特征,但以前的传销可能就是靠着一张嘴和软禁等手段,忽悠着赚钱、拉人。在严打下,这种规模的传销逐渐减少,更多都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些“高大上”的公司,摩能集团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虽然卖产品,但卖的方式都是先要交保证金,然后给产品,然后卖出去,拉会员入伙赚提成,产品没几个钱,但拉人入伙的提成高的吓人。

很多的宝妈等试图在家“兼职”的人往往就会因为看起来赚钱多而上了人家的当,很多所谓的导师甚至会在一个人交钱成为会员后用“托”来作为推荐客户,等到被骗的人越发沉迷不可自拔地拉人进来时,这些企业就会露出“獠牙”,用各种方式来框受害人投更多的钱来发展下线,直到最后人财两空。虽然相比曾经的传销,现在的这种手段要复杂得多且后果也没有十分严重,但10万被骗宝妈的所谓代理人的钱显然是追不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此前魔能国际的老板蒋德才在此之前已经成果骗过近数千万人,那就是在好多年前火爆的“尼采手机”,其除了仿Iphone外壳外,几乎一无是处,但在蒋德才自己刻意的夸大宣传下,人们纷纷“中招”。用宣传和产品来包装传销,蒋德才在这方面真可以说有一定“天分”,然而好好的头脑不去拿来干正事,却从手机到现在的牛蒡茶无一不在借着产品的名字做传销,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都是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即便这个骗子公司已经被一窝端,大量的创始人也被抓住,然而处在最底下的“代理人”买产品的钱估计是回不来了,而类似的销售骗局依然随着信息化和电商产业的发展而存在于各大平台,活跃在手机软件中的一些微商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没有捷径可走

对于很多人来说,创业发财似乎是距离财富最近的道路,然而实际上,真正成功的人不仅要有对于市场的强大洞察力,也必须要能够有足够的财富,商场如战场原本就不是个笑话,普通人在战场上几乎难以幸存,这也就给了一些违法犯罪平台以可乘之机。作为普通人,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要轻信投资会获取更多回报这样的虚假概念,创业本就没有捷径可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经济和技术发展很快,法律和相关规定需要编排的时间也在不断提升,没有任何一种制度可以百分之百防患于未然。因此,解决传销的最好方式还是要民众尽可能擦亮自己的眼睛。

犯罪者最终会付出代价,而不道德的人最终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然而这其中的无辜者最后基本都是爱莫能助,希望骗子也能够早日伏法,社会发展能够推动人们对于传销行为的天然抵制。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