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自尽。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李自成政权凭借兵威和深得民心,迅速地接管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大片疆土。然而清军也早已经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这时候手握5万关宁雄军的吴三桂,他的投诚将极有可能决定一方的成败。
我们知道,最终吴三桂打开了关门,让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便进入了中原。而刚刚建立大顺的李自成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出准备。最终在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手之下,被打得节节败退,退出了北京。
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由于战略上的失误,最终被清军分水陆两路夹击,李自成仓促出逃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清军从此扫除了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
清军入主中原后,吴三桂又成为了清军手中的一把利刃,顺治四年(1647年),清王朝调吴三桂入关,剿杀西北地区的抗清义军余部。吴三桂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诚,对农民军残部进行残酷的镇压,动辄屠城。
此时吴三桂已经被认定为明朝的“叛徒”无疑了,但在吴三桂镇守云南期间,又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不久后又在衡州称帝。
从此以后吴三桂就被认定为了“反复无常”的小人,吴三桂之所以又反清就是因为康熙下达了削藩的命令,损害了吴三桂的利益。但吴三桂的“讨清檄文”又给出了不同的理由。
我们知道,清朝是文字狱最严厉的一段时期。因此吴三桂在“反清”失败后,他的讨清檄文基本上在民间是绝迹了。但是日本《华夷变态》一书却记载了,吴三桂起兵初期,由日本商船带回德川幕府的“讨清檄文”原版。
在这封流传到日本的“讨清檄文”中这样写道:“本镇深叼明朝世爵……一时李逆倡乱……不得已歃血订盟暂借夷兵十万……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悟,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
大概意思是说,吴三桂从来没有承认自己投降过清军,他原本只是想借清兵讨伐大顺军,没想到却被清军给算计了,最终请神容易送神难,他不得已假投了清王朝,但他心里始终都是忠于明朝的。
如果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吴三桂确实被误会了。但且不论这份檄文的真假,以当时的势态来说,吴三桂也只有再打着“明朝”的旗号,诏明朝旧部反叛清朝。事实上也确实有用,在响应吴三桂的26名地方大员中,就有20人原是明朝将领。
但吴三桂真的是忠于明朝的吗?显然还有很多疑点,为博取清朝信任当初吴三桂可没少杀害朱氏后裔,或许一切都是吴三桂权衡利弊的选择罢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