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体育强国”大家谈》:发展学校体育,如何巧借“外力”。

人民网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杨磊)今年1月,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及《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对切实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行动方案》及《二十条》中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活力。发展学校体育,为何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近日,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原校长钟秉枢,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芦咏莉,中国篮协理事、北京优肯国际篮球俱乐部创始人兼CEO丁仁海,做客《“体育强国”大家谈》系列圆桌,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钟秉枢表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是由学校体育五大内容的性质决定的。他说:“学校体育包括校内体育课、课外活动、体育社团活动、课余训练和学生体育竞赛五方面内容。由此可见,学校体育不仅需要校内资源,同时也需要校外资源。《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学校体育不仅要上好体育课,更要重视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强调推进学校、家庭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其中涉及到课外锻炼、场地资源、师资水平提升等问题,都需要社会力量的配合。”

对此,《二十条》中明确提出,建立兼职体育教师专项保障机制,支持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等高水平专业体育人才经过培训和考核到中小学任教;鼓励社会体育场馆免费或半价向学校和学生开放;建立学生个性化电子健康档案等措施,切实破解学校体育开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钟秉枢表示,这些措施的推动与落实,同样需要校外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芦咏莉则从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两方面,阐述了自己对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必要性的理解。她说:“从目标导向来看,现在我们国家大力推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不能仅仅把学生的体育锻炼局限在校园之内,而要培养学生终身运动、自觉运动的习惯。这就需要让全社会了解体育本身的价值,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芦咏莉说:“从问题导向来看,现在学校体育教师师资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现在体育教师构成大概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二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三是退役运动员。退役运动员成为体育教师,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对团队精神和国家荣誉的认知非常强烈,他们在教给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进行了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传导。在突出体育文化、品格、精神的教育价值的时候,现有的教师结构就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如果有社会力量介入,让更多有专业竞技经历的运动员加入体育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补足教师数量的不足,更多的是可以给学生们进行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上的塑造。”

优肯篮球俱乐部自2011年成立,十年来一直聚焦体育教育领域。据丁仁海介绍,优肯篮球俱乐部在几年前就曾经进入校园,为学生提供专业篮球课培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他看来,社会力量进入校园,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课业负担,更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丁仁海表示:“学校的专职教师本身教学任务就很重,很难再有精力组织体育社团,开展课后体育培训,而社会力量的介入,就可以成为很好的补充。另外,从市场角度来看,社会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用户,必须要在师资、课程设计上下功夫,要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家长满意,这样才能留住用户。所以,社会培训机构在课程设计方面,会更加考虑孩子的感受,让一节40分钟的课程更加有趣,好玩,让学生想主动参与,激发体育兴趣。所以我认为,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