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夏晴风

前几天,在超市看到这样的一幕。

一名小男孩和妈妈在超市逛的时候,拿起超市的糖就吃,看到男孩直接拿起糖吃,妈妈在男孩的嘴上一巴掌。

瞬间男孩在超市大哭了起来,看着对孩子如此狠厉的妈妈,超市的工作人员对孩子的妈妈说没关系。

她却说:“偷吃糖,就要狠狠地打”。

于是不管孩子的哭闹,依然狠狠地拖拽着孩子来到收银台,去买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孩子妈妈的行为,不禁想,孩子犯错后,我们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就像简·尼尔森说的那样: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如何对待错误,比犯的错更重要。

在孩子犯错后,父母是打骂训斥还是慢慢引导,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01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后,总想让孩子长教训,于是对孩子狠狠责罚。

可这样的方式,看似是为孩子好,实则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难以愈合的伤口。

重点是打骂训斥的方式,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慎微,害怕犯错。

去年,宁夏永宁县一名12岁的男孩,因为犯错后,害怕家人惩罚,于是将6岁的女孩彤彤打死。

7月13日,女孩彤彤去亲戚家玩,可是很晚了依然没有回家,家人寻找无果后,报警了。

结果第二天,在一废弃的土房内被发现已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女孩和亲戚家的男孩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从木架跌落头部着地,当场昏迷,男孩怕她醒来后告诉家长而受罚,于是用木板将其打死,令人心痛不已。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的问题,每种异常行为的背后,一定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孩子之所以害怕接受惩罚,就是因为做错事后,曾被父母严厉地惩罚过,一次痛苦的经历,让他害怕再次犯错。

重要的是,小时候孩子的思想和观念都不成熟,一旦再次犯错,他们为了逃避责任,很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最终会毁了孩子。

正如教育学家弗洛姆曾说:“父母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特别是孩子犯错后,我们如何处理,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02

孩子犯错,打骂训斥容易,难的是如何接纳犯错的孩子,并深入孩子的世界,让孩子真正明白错误的原因。

《正面管教》一书中曾说: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和解决的办法,而不是让孩子从中付出代价。

我们没必要为了打翻牛奶而哭泣,教育孩子也一样,我们需要向前看,而不是揪着孩子已经犯的错误让他付出代价。

5月21日,江苏宿迁,一名7岁的男孩放学后在家玩耍,将墨水从7楼泼下。

结果楼下的住户的玻璃全遭殃,甚至都染黑了邻居晾晒的衣服和小区的墙壁。

他的父母知道孩子犯错后,并没有打骂孩子,而是带孩子挨家挨户去道歉,并将染脏的衣服收集回家,向邻居保证:“能洗干净的,让孩子洗干净送回来,洗不干净的,照价赔偿。”

随后和孩子一起在家手洗,孩子的手都搓红了,可是很多依然没洗干净。

小区的外墙,父母找了专业人士来清洗,并让儿子在楼下陪着,直到清洗结束,才让孩子回家。

他的妈妈说:“他力所能及的,一定要让他做,这样才能让他意识到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妈妈的处理方式很好,不仅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孤独无依的,更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

很多孩子在犯错后,接受到的不是打就是骂,这样只会传递给孩子一种观念“你不够好”。

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孩子犯错后,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让孩子在错误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而非打骂训斥让孩子从此不敢犯错。

03

作家显克维支说:“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面对孩子犯错,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 接纳犯错的孩子

邓超曾在接受《非常道》专访时,分享了父母对自己的教育。

他说在青春期的时候,非常叛逆,打耳钉、染头发、戴首饰,甚至在12岁的时候闹离家出走,差点被学校开除。

而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严厉地惩罚他,而是接纳他的这些行为,并根据他的喜好,鼓励和引导他去学习艺术,找到人生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犯错,我们要学会接纳孩子,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无条件爱自己的,慢慢孩子就愿意听父母的话,去正视自己的问题。

所以面对孩子犯错,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教训,而是接纳,让孩子感受到爱。

  • 和孩子一起承担

严厉的惩罚,只会让孩子害怕,却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只有我们和孩子一起去承担,孩子才会知道父母始终是爱自己的,这样孩子犯错后才会想着如何去改变,而不是逃避。

之前国外有一个爸爸做得非常好。

他和孩子一起去超市,结果买完单后发现孩子手中拿着一块巧克力,于是爸爸对孩子说:“没有付钱的东西应该还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陪着男孩一起去超市,男孩准备将巧克力直接放在货架上的时候,遭到了爸爸的阻止,爸爸对他说:“你要告诉这位女服务员,你必须亲手交给她。”

男孩羞愧得不行,想要爸爸给,爸爸却说:“我可以陪着你,但是你必须亲手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男孩将巧克力给了服务员,并道了歉。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不敢去承担,此时就需要我们陪着孩子一起去承担。

这样即便孩子当时觉得尴尬,不好意思,但父母能陪着自己,他就能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就能更勇敢地去面对错误。

  • 慢慢引导孩子学会反思并改正

简尼尔森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说邻居告诉玛丽的妈妈,玛丽往自己的新车上扔了很多橙子,将车弄得很脏。

玛丽的妈妈没有立即责骂玛丽,而是问玛丽为什么要这样做,年幼的玛丽对妈妈说:“我觉得好玩,并没有想弄脏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玛丽的妈妈对她说:“我知道你一定不是故意使坏,但如果有人往你新买的车子上扔橙子,你会怎么样?”

玛丽歪着脑袋想了想说:“我会被气疯掉,要把他们都送进监狱。”

看到玛丽的反应,妈妈笑着对她说:“我想我们的邻居不会让你进监狱,但是你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吗?”

知道自己错了的玛丽,去向邻居道歉,并将车洗干净了。

孩子犯错,重点不在于如何惩罚,而在于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反思,发现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做得更好。

孩子的成长路上,犯错在所难免,重要的是犯错后,我们的处理方式。

因为我们正确的方式,不仅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成长,更能为孩子指引前行的方向。

夏晴风,多平台签约作者,一个宠娃狂魔的妈妈,深入研究儿童心理,致力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