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帮酒友,酒文化、酒知识、酒体验各有绝活,典型的“酒鬼”。酒友里有出身酿酒名校的顶级专家,有自酿大师,有尝遍天下美酒的大神,更多的是我这样嗜酒之徒,每天都要抿几口。
我们这些人平时的沟通,急事电话,缓事信息,没事神聊。邀到一起聊天会是个什么样的状态?今年过年提倡原地不动,喝酒的人倒不在乎,到哪都是喝。为了助力喝酒的兴致,干脆利落建个圈,把酒友们邀起来,都把自己的绝活亮出来,互通有无,丰富自己的酒知识。
果不其然,酒鬼们聊出了真东西,看了实在长知识。本想整理成文章分享,等到再看一遍,觉得整理纯属多余之举,只把聊天记录原封不动分享,就是好文章。于是本系列《“酒鬼”聊酒》自然成章,我只是根据聊天内容加个小标题,不作任何修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主啥时候把群里朋友聚在一起,各自带酒,来个盲品。那多带劲,不限制产地和品牌。

这事儿可能不大现实,并不是说在一个城市里边儿弄这种事儿。我们重庆这边玩儿葡萄酒的那帮人吧,疫情之前的话,每年都要搞一次。这种活动就是100多个人吧,但是经常参加活动呢,也就二三十个。二三十个人聚一块儿,反正是吃饭,都是AA制,下午两点钟开始,然后呢就是盲品。

就是找一个不酿酒的人,然后把所有的酒都编好号儿,然后呢,每个人来一点儿尝尝。其实经常闹笑话,航哥说这款酒不好喝,结果是自己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正常的。要不咋叫盲品呢,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心理暗示。所有的商品介绍。我认为都应该归类到这个范畴。有的只是表象,有的是具象。人是个很有意思的高级动物……所以盲品相对客观一些,说不定把小烧喝成茅台[调皮][调皮][调皮]

你看他们那个搞医学实验的就是说,包括疫苗也好,还有其他那些药品,不都是要用安慰剂?弄一帮人嘛,就是说这帮人是真打了药的,还有一帮人是没打药的,就看他们的反应。有些人其实根本没打药,但是他还觉得身体好了,而且还真的身体好了,这个东西不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名好像是叫安危系效应吧?

这个我真不知道。

我是在说一个真事,我经历的事儿,把茅台灌到矿泉水瓶子里头,拿到饭局儿上去吃饭喝。结果当时就有几个人问,说啥呢,我喝茅台的,你这酒不能喝。完了告诉司机上车里头拿了两瓶茅台,上来只喝茅台的人。

我还经历过一个事儿,非常好笑的事儿,经常喝假酒的人给他拿了真酒啊,一喝马上就告诉你,这不对,你这是假酒,真酒不是这个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有些时候想想也蛮好笑的。

要是没喝酒之前就是刚开始喝酒吧,有这种现象吧,还好点儿。关键是喝麻了之后啊,就更没谱儿了。有一年我们去那个乌江画廊玩儿全是一帮“疯子”,这个当时吧,杀了只公鸡。人家那个当地人吧,是用那个酒去烧那个鸡毛,烧完了以后吧,那半碗酒就在那儿放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不是喝着喝着酒没了吗?就有一个小子使坏,就把那个燎鸡毛的那个酒啊,灌到那个剑南春那个瓶子里去了。哎呀,结果大伙儿还不是给喝了?也是剑南春的味儿吗?

其实这个判断问题啊,有很多心理学方面的说法。我记得那时候看他们那个玩儿心理学的那些书,我看了一个叫什么?叫幸存者偏差。

就是说是一战还是二战时期?那些飞行员出去后活着回来的不多吗,回来的那些人就说嘛,老子这个翅膀上全是被人打了枪眼儿。就是说要把翅膀再加强。结果儿,机械师是吧,那个肚皮加强,把飞机肚皮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肚皮上有眼儿的都没回来,肚皮上没眼儿,翅膀上有眼儿的都回来了。所以说飞行员的判断和这个机械师的判断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