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团圆时节,我国“向阳红01”科考船正载着50多名科研人员在印度洋执行岩石圈构造演化科学考察任务。

这艘科考船上,助力科研人员实现洋底综合观测设备布放和回收的,是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为其配套的海洋特种绳缆——凯夫拉潜标缆。

这根“绳”耐老化、耐海水腐蚀,强度与同直径钢缆相近,重量却只有钢缆的1/8。

7062米,是“蛟龙号”目前为止最深的下潜深度。

面对深海的复杂环境,一旦“蛟龙号”在执行任务中遭遇紧急情况,我们该如何将这22吨重的“庞然大物”从几千米的深度下安全拯救出来呢?

答案是一条精干的“救命绳”。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潜航员只要按下紧急电钮释放应急浮标,“蛟龙号”顶部的一根绳缆便会随之启动,母船就可以依靠这根绳缆,将“蛟龙号”顺利纤拉上来。

但没万万想到的是,拉动这“大块头”的“救命绳”直径竟然仅有5毫米,与我们日常所用的手机数据线一般粗细!

这根绳子虽细,但力量却无穷大!创造这根“绳”的同样是青岛海丽雅集团。凭借技术积累和沉淀,海丽雅在专业特种绳缆以及相关装备研发方面的整体技术水平,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创造了中国绳缆界四个“第一”:绳缆表皮与内芯移滑度为零的“中国精度”,在-196℃至560℃环境下不分解不熔化的“中国温度”,强度是同直径钢缆2-5倍的“中国强度”,深入海下8000米的“中国深度”。

此外,我国海洋科考船“大洋一号”、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等国家前沿科研项目中的“大国重器”,关键时刻都靠着这根绳。

极具戏剧性的是,青岛海丽雅集团竟然是做扎头绳起家的!

从小小的扎头绳到应急救援的“救命绳”,现今的辉煌背后藏着一段辛酸的过往。曾连续5个月发不出工资;加班加点完成一笔订单,结果却亏损了2万元……

从濒临破产到“中国绳王”,海丽雅经历了什么?完成华丽蜕变的秘诀又在哪儿?

海丽雅:我要悄悄搞研发,然后惊艳众人。

2月20日大众日报2版刊发文章,《从小小扎头绳起家,到国家科研项目特种绳缆指定供应商,青岛海丽雅集团——把一根绳子做到“上天入海”》,可点击了解详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像青岛海丽雅集团一样,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推动自身蜕变的生动实践同样在山东各地上演……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青岛佳恩半导体有限公司,王丕龙和团队成员自掏腰包深耕IGBT芯片研发,最终跻身国产自供“1%”;

《做芯片,用14年赚“大钱”》感兴趣用户可点击了解详情>>>

临沂市兰山区城郊的山东宝华耐磨钢有限公司历时8年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成为唯一可生产超薄规格,最薄可达1.8mm耐磨钢材的企业,同时也是唯一一家可生产布氏硬度≥650HBW耐磨钢的企业;

《把“天价”变成“白菜价”》感兴趣用户可点击了解详情>>>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的姜海滨团队,从2005年开始聚焦深水网箱适养品种选育,历经15年研发,为养殖户带来“新鲜事物”;

《“一条鱼”的15年攻关路》感兴趣用户可点击了解详情>>>

在济南高新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7楼的“派盟智能支付产业研究院”,中国“二维码之父”——王越致力于也有底气把山东打造成领先的智能支付新高地;

《一个小方块,创新18年》感兴趣用户可点击了解详情>>>

山东中医药大学团队将古老中医智慧融入现代科技,让人工智能识“寒”“热”;

《中医药创新,让人工智能识“寒”“热”》感兴趣用户可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