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排名全球第2位;广州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排名上升至第二;在穗工作的两院院士共115名……近年来,广州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广州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

未来广州将如何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一级调研员李江在2月20日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广州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广州将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极点,以“一区三城”为主阵地,以“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为骨干,打造链接全市科技创新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

建平台

全力创建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

争取广州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列入国家规划

近年来,广州不吝投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手笔引进“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李江表示,广州着力推进“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全力创建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核心枢纽;争取我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列入国家规划;提升省实验室科研和管理水平,支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一级调研员李江。

从地域看,这些“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主要集中在南沙、黄埔。他所说的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便将落户于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区副区长贺璐璐透露,2020年,黄埔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4.38%,成为广州首个研发投入强度超过4%的区域。

不仅如此,黄埔拥有的重大创新平台还包括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港以及广州国际生物岛。去年,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广州国际生物岛则拥有国家实验室等顶级生命科学研发机构和金域医学、燃石医学、百奥泰等超过500家生物医药企业。

“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中为支撑的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则有三个位于南沙。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谢明透露,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识海工程三个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已落户南沙科学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谢明。

今年,广州在“两会”期间提出了一个小目标——建设百年科学城,指的正是当红的南沙科学城。据介绍,南沙科学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目前启动建设的重点项目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中科院广州分院、南海所、植物园等10多家中科院系科研机构。谢明还表示,南沙科学城正加快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一大批重点围绕深海、深空、深地等领域的科研院所已在南沙形成集聚态势。

攻技术

广州推动布局9大专项攻克“卡脖子”技术

培育一批龙头科技企业和“隐形冠军”

在经济变迁过程中科技创新的关键性作用要落在“产业化”上。李江表示,要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支持体系,支持大型龙头高新技术企业组建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培育一批龙头科技企业和“隐形冠军”。

目前,广州也在推动布局新一代通信与网络、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健康医疗、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经济等9大专项,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加快建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环华工、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深挖技术合同登记潜力,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

其中,黄埔和南沙各有分工。黄埔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产值约占全市50%以上。

疫情防控期间,黄埔生物医药企业表现极为亮眼,核酸检测试剂盒供应量超全国4成。达安基因是全国第一批研发出核酸检验试剂盒、核酸快检的企业,是最大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万孚生物是全国第一批研发出抗体快检的企业,是最大的抗体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而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核酸检测服务机构金域医学也坐落于黄埔。

而南沙则已形成以海洋装备、汽车制造、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体系。

船舶修造及海洋工程装备产能达到558万吨级,成为国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正在打造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汇聚200余家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小马智行技术实力位居全球前五、中国第一。实现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涌现晶科电子等行业领军企业。打造精准医学产业生态圈,国家级的孵化器广东医谷集聚200余家生命健康企业。

强合作

在穗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已达10家

企业利用湾区资源互补优势达成科技创新突破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还离不开区域的协同创新。广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勇介绍,广州已在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立了16个创交会成果转化基地。2020年创交会共促成163个项目转化落地,其中超过130个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转化,实现成果转化金约8.9亿。

不仅如此,广州还着力推进穗港澳协同创新,粤港澳呼吸系统传染病联合实验室、粤港澳光电磁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等10家实验室已获批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勇。

广州的各大企业也充分利用大湾区政策和港澳合作的便利优势,与香港、澳门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肖国伟便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他透露,公司引入了香港科技大学专利技术创业,香港科技大学科创孵化机制,开拓了国际领先的汽车智能化照明产品市场、高端LED器件与光引擎照明产品市场,在汽车照明、智能照明、特殊照明、植物照明等领域形成新增长点。

“香港的高校和人才与内地的市场、人才资源、产业链配套、政策扶持结合,造就了今天的晶科电子。”肖国伟表示,企业的创立和发展,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科技产业领域协同发展、资源互补的优势。

广州市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选择与香港大学合作,3D个性化种植体打印技术进行美容整形、癌症修复、创伤救治。现如今,已在香港成功进行200多例口腔颅颌面修复手术,香港医院建言将该技术列为香港地区口腔癌的首选修复手术。

“疫情之间,我们也没有停工,一直在向香港发货。”广州市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彬表示,香港在前沿技术的应用上有法律的优势,广州在先进制造上有技术优势,这一科技创新上的突破充分利用了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互补优势。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