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滕州公安

案情回顾

夫妻俩利用疫情期间口罩短缺的时机,谎称自己厂家代理的身份在微信群里发布售卖口罩信息,后不惜高价购买口罩向对方履行部分合同,骗得受害人货款200多万后外逃。近日,滕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先后将夫妻俩抓获归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某、李某夫妻俩人在2020年疫情刚开始时,发现口罩成了当时的紧俏商品,通过各种渠道弄来一批口罩通过微信群售卖,赚得了可观的收入。夫妻俩打听到周边一个厂子生产N95口罩,于是又在微信群里发布了厂家代理的广告。

2020年3月1日,一个买家主动与他们私聊要求订购35万只N95口罩,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每只7元的价格,在网上签订了购买合同。双方约定,由买家提前支付全部货款,陈某夫妇于两周内履行完合同。由于双方之前在微信群里相对熟识,买家也没有过多的担心,在合同签订完的当天,买家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分三次汇款245万元。没曾想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陈某夫妇履行完5万只口罩后,既不继续发货,也不退款,只以各种理由进行推拖,最后神秘消失。无奈之下,买家只好到滕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

经过民警的侦查,犯罪嫌疑人陈某夫妇于近日先后被抓获归案。面对民警的讯问,陈某夫妇供述自己根本不是某厂家的代理,当时只是为了能够吸引买家,为自己招揽生意打造“招牌”。

面对当时十分紧俏的口罩市场,陈某夫妇是如何弄到低价的口罩呢?随着案件的审讯,谜团终于被揭开。据犯罪嫌疑人交代,疫情刚开始时夫妻俩人通过各种渠道囤积了一部分口罩,但是在接到这个245万元的大订单后,陈某夫妇也是着了忙。自己原来的供货渠道,对这么大的订单也是无能为力,况且价格这么低,根本无法找到供货渠道。为了不违约,陈某夫妇不得不从市场上以每个17元左右的价格高价购买了5万只,仅履行这部分合同陈某夫妇就倒赔进了50万元。期间,买家付来的货款也被陈某夫妇用于偿还债务、购买汽车等。面对日趋紧俏的市场行情,陈某夫妇黔驴技穷了,只好一不做二不休耍起了老赖。在买家多次到其家中催讨时,陈某夫妇想出了编造自己是厂家代理身份的谎言,并且伪造了一份与厂家签订的供货合同,以厂家供不上货进行推拖,后来干脆外出躲避债务,直到被抓获归案。

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嫌疑人通过网络实施诈骗案件屡见不鲜

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防护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