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是指桐城,位于安徽中部偏西南,是“桐城派”的起源地。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为清朝文坛上较大的散文流派。

桐城派以博大精深的文论、丰厚清正的著述而闻名天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魁、姚鼐等,其中这三人又被称为是“桐城派三祖”。

因桐城派在清朝时期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曾一度称雄于清朝文坛达两百多年之久,再则其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桐城就有了“文都”之称。

桐城的这块土地上,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在这里生活了。到了夏朝、商朝时期,此地属于扬州。

周朝的时候,这里因为种植油桐,所以封设桐国。

秦朝时期设郡县制,这时桐城境地属于九江郡。西汉时期,初为为枞阳县,后称舒县。之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随着朝代的屡屡更替,所以又屡有改属改称。

到隋朝的时候,改为同安县,属同安郡。

后来唐朝安禄山发动判乱,也就是安史之乱。到了公元757年,朝廷决定去同安郡、同安县中的“安”字,同安郡改为盛唐郡,同安县改为桐城县,自此,桐城之称就流传了下来。

桐城是江淮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桐城派在清朝一度称雄文坛达两百多年之久,其在哲学、诗歌、史学、绘画、美学、小说、戏剧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取得了重大辉煌成就。

比如在诗歌方面,就以明朝、清朝时期而论,单桐城诗人就达千余人。

再如,

在明清两代,有据可查的进士就达240人,举人有640人,贡生有509人。通过科举考试而走入官场,并且官职在七品以上的官员达786人。

就单以数据而言,桐城被称为“文都”,是实至名归的,也是当之无愧的。

桐城风景名胜之地很多,比如嬉子湖,嬉子湖,是桐城唯一的天然内陆湖泊。还有龙眠山、三道岩等。

桐城还有一个桐城文庙,

桐城文庙,又称“圣庙”,其曾经是庙学合一的文教之地,也就是县学和儒家教学之地。

桐城文庙内,有棂星门。棂星在传说中是谷神,也就是掌管五谷之神。而棂星门的意思就是“五谷丰登”的意思。

在桐城文庙中,还有桐城市博物馆、桐城派陈列馆。

其中,桐城派陈列馆,主要展现了桐城派的兴衰,以及桐城派重要人物的师承关系,可谓是了解桐城、了解桐城文化和了解同城派的重要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