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区”出自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1]

文化社区是指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之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区成为整合从单位制中散落出来的"社会人"的最重要空间。当代中国的社区不仅是生活社区,更应该是文化社区。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基因的逻辑既不是西方的个人主义,也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主义,而是基于物物联结和人人联结基础上的关联主义。社区正是在关联中传承文化传统、开发文化资源、优化文化服务。文化社区是推进中国社区建设的未来方向,在社区中确立文化自信,筑造中国精神的坚固基石,是一项铸造中华民族灵魂的工程。[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社区是从充分考虑资源集中和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在保证服务半径有效、服务人口数量合理和可达性的前提下,建设一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社区合并使用的做法。由于不局限于一个社区内,文化社区在选址建设以及功能设计上的自主空间更大,可以选取相对最优的地理位置和较大的面积空间进行建设,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充分考虑文化活动中心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这种做法虽然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建设上打破了现有的社区一级行政区划,但通过科学测算和选址,服务不仅可以完全覆盖设定服务半径内的多个社区;且由于合一后的服务设施场馆面积充裕,不仅能够满足服务半径内覆盖人口的文化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服务效能。

文化社区等同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即城市中的社区文化中心,是由政府主办的、以街道为依托,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与可达性为理论依据而建设的,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体育、教育、科普、信息等综合性服务的公益性和多功能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场所。文化社区是社区居民集中开展读书看报、娱乐休闲、健身锻炼、科普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服务活动的场所,也是基层思想政治宣传、信息传播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承的重要基地。[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北京市东城区的“文化社区”建设实践为例。东城区是典型的城市核心区,截至2014年底,共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63家(含已建成的文化社区),少于社区一级的行政区划总量。通过服务半径与可达性测算,其最终目标是合并建成100个左右布局合理、规模适中、方便利用的“文化社区”。选取体育馆路街道建设实例做一说明。该街道设立于1958年,面积1.84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常住人口4.8万人。2011年,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在东四块玉南街甲11号建设了新的办公和活动场地,占地总面积1500余平方米,内设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室、非遗工作室、舞蹈教室、器乐教室、演出小剧场等功能完备的特色活动室。2012年,在辖区的中东部装修改造完成面积达800余平方米的法华南里“三区合一”文化社区,也设置有图书报刊室、电子阅览室、排练室等基本设施,供长青园社区、体育总局社区和法华南里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N].中国文化报,2015-10-21(03).

[2]严静峰刘建军,从生活社区到文化社区——中国社区建设的文化维度,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7年01期,58.

[3]陆晓曦,文化社区:城市核心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样本——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图书馆杂志 2017,36(01),38-44。

(每日更新,用匠人的脚踏实地与你一起重拾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