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权若青
寒假尚未结束,本是教师最为放松和闲适的一段时光,可是在教学楼和民族村寨间却始终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殷红梅。
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 殷红梅围绕旅游扶贫、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20余条建议及议案,努力提升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品质,推动贵州西江、肇兴、南德等多个少数民族村寨品牌化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平日的学校事务让殷红梅十分繁忙。虽然有寒暑假,但这些时间大都被用在走访和调研上。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她已经准备好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山地旅游系列国家标准、建立旅游资源产权交易中心,提升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稳定性等方面的建议。
一年来,殷红梅就旅游学科的教学实践和毕业生工作开展实际进行了深入调研。她发现,在高等教育治理改革过程中,旅游管理学科具有明显跨学科与多学科交融特点,但目前仍按传统工商管理学科组织与管理模式对师资进行选拔与评价。在此背景下,殷红梅认为,仅按工商管理学科知识特点对旅游管理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评价与考核,将造成师资选拔与评价标准错位,优秀师资流失;学生所学与实践需求错位,以及教育资源浪费等影响。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教学体系,我们可以根据市场化的需求,更精准的培养人才。”在殷红梅看来,开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以新文科、新理科为抓手,构建“旅游 大数据”“旅游 产业设计”“旅游 金融”、旅游体育等新型交叉学科,以满足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优质教师的参与。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各大高校掀起了“人才大战”。针对人才失稳的现象,殷红梅呼吁,建立健全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机制,平衡教师待遇与薪酬,重视高校人才的培育选拔和任用,从而实现东西部高校共同进步、共同提升、共同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