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沈阳文化旅游工作将聚焦‘文化+’新动能,加快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效能,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沈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近日,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关蓉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能级。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加快落实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重点任务,重点围绕“三个中心”发力,即:建设区域文化创意内容生产中心、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中心、区域文化创意休闲体验中心。

以文物保护利用为重点,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推动沈阳优秀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融入现代城市建设,促进文化遗产资源传承与创新。做强沈阳“一宫两陵”文化旅游品牌。实施沈阳重大历史文脉研究工程,组织开展新乐遗址与国内史前遗址文化类型比较研究等10大课题研究。实施“考古沈阳”项目,开展新民窑高台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实施清福陵、清昭陵等24处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活化利用文物资源,依托肇新窑业办公楼旧址筹建肇新窑业陈列馆、大亨铁工厂办公楼旧址筹建民族工业博物馆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推进非遗保护“五个一”模式(即:一馆一会一街一园一中心),举办2021沈阳非遗博览会,组织非遗项目进景区、进展会、进商超,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以文化为民惠民为立足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创作排演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系列剧目,继续培育音舞诗画《沈阳印记》旅游演出品牌、盛京大剧院高雅艺术品牌。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分类改革,构建以演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快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实施智慧书屋、村文化广场、乡村文化舞台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实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实施市级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沈阳故宫博物院智慧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实施沈阳“百馆工程”,力争到“十四五”末,形成以国有为主体、非国有为补充,各类文化场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百馆之城。创新举办2021沈阳艺术节,组织开展“人民幸福城我的沈阳美”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第六届沈阳合唱音乐季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提升沈阳城市文化形象在公众印象中的认知度与美誉度。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王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