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部,是新石器时代北方地区重要的文化类型,因1935年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前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2014年,赤峰市与辽宁省朝阳市共同签署了《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备忘录》宣布将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玉器的使用和丧葬的礼仪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特点。从考古发掘来看,一般红山人的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唯玉为葬,而墓地越向边缘规格越低。大墓附近的墓葬有的也葬有玉器,但是数量和规格明显较中心大墓低,但同时还葬有数量不等的猪、狗等,再低等级的墓葬只有陶器陪葬,个别的墓葬没有陪葬品。

勾云形珮路雪

这件红山文化晚期的勾云形珮是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精品,高14.2里面,宽19.1厘米,最厚0.5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勾云形珮整体呈现为青绿色,尖端处带赭色。勾云形玉饰由许多勾角组合而成。此件为不对称形。外缘有双并连的尖牙,右下方一组已伤缺。器琢瓦沟纹,瓦沟的凸脊明显,甚至在重点处加刻凹线,以加强立体感。

辽河之西、燕山之北的广漠草原上,常翱翔着成群的鹰雕,红山文化居民信奉这类以厚实弯喙为特征的猛禽为神的使者“玄鸟”。勾云纹就是用美玉抽象雕琢出来的,似乎是隐藏在云端里的神玄之鸟,因而成为巫师佩戴用以通神的礼器。

这件玉器造型精美,艺术性极高,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的典型特征,是红山文化的代表之一。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