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大家一直在呼吁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越发的便捷,也更加的文明了,无论是工业还是日常的生活,各种电子产品成为了大家的必需品

通过无数科研人员的付出与努力,我国从闭关锁国的状态,成为了国际强国,这是很多人都不敢想象的。钱财乃身外之物,在很多人看来,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天资聪慧

高伯龙是我国科学院的院士,他一生都在致力研发激光陀螺。这一专业名词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这一颗小小的陀螺,用途却十分的广泛。导弹和航艇,对陀螺的要求很高,陀螺技术的先进预示着国力与军事能力的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伯龙用自己一生所学,引领着我国陀螺技术有了质的提升,并且让中国的科技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缩短了20年的距离。这位名利双收的老人,却被大家称为背心院士,因为他穿着5块钱的背心,做着上亿元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高伯龙出生于广西的书香门第,他们一家人都是很有学识。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高伯龙从小就拥有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由于启蒙比较早,他在学习时比同龄的孩子要更加的聪慧。

奈何当时的社会环境,让很多人都经历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高伯龙一家人也没能幸免。由于战乱的影响,他的父母不得不经常搬家,每换一个地方高伯龙就要换一所学校。而大家的学习进度都有所不同,这让高伯龙在学业上,也一直是断断续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他有家人的辅导,虽然社会很动荡,但一家人依旧希望高伯龙能够有所建树。高伯龙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的学业,并且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年纪不大的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很多男孩在年幼时,都会彰显出理科天赋,别人眼中复杂的物理公式,却成为了高伯龙对自我的挑战。当解答出一个难题时,他都异常的兴奋。他的父母对儿子的这种兴趣爱好也大力支持,这让高伯龙在学习期间如鱼得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求学之路坎坷,意外与物理结缘

之后由于工作的需求,高伯龙跟随父母一直在乡下生活,因为儿子的年纪较小,他们打算让孩子在家自学一年,然后再报考中学。可没想到却因为种种原因耽误了两年,1940年高伯龙才顺利地考入了汉民中学。

因为有之前自学的经历,再加上天生就足够聪慧,高伯龙很快成为了老师眼中的宠儿。但这时战争的炮火也彻底爆发,为了能够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不得不暂时放假,这让高伯龙的心中对战争产生了痛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高伯龙和几位同学正值十几岁的青春期,他们怀有报国之和一腔热血,于是前往军营,在后方为战士们提供服务。几年过去高伯龙在军营中得到了磨练,当地战争结束后,大家的生活又归于了平淡,此时的他再次燃起了读书的想法。

1947年,高伯龙通过高考,成为了清华大学中的一员。他义无反顾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物理专业。在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更多专业的知识,这让他如饥似渴,经常会缠着老师去讲解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与激光陀螺事业结缘,成为毕生的事业

校园中的时光往往是短暂的,毕业之后高伯龙因成绩优秀,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工作。但他也因此远离了自己所喜爱的物理学,因此在工作期间,他整个人都有些心不在焉,并没有做出太高的建树。

1954年,他被调到了哈尔滨军事工业学院任教,这让他再次与物理结缘。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他是被外放了,可高伯龙心中却特别的高兴。他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因此被学生评为最严厉的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全国高校都撤销了基础,高伯龙也因此被分派到了激光研究室。本来他还在为自己无法搞物理科研而失落,可没想到抱着尝试的心态,去接触激光之后,这却成为了他终其一生的事业。

因为之前有较好的物理功底,研发激光陀螺项目的过程中,高伯龙也发现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这让他有了一丝欣慰感。当时我国的社会面貌,百废待兴,科技更是和美国相比相差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力揽狂澜,建立终身成就

1975年,高柏龙进入到了国防科技大学的激光陀螺研究室。在众人因国力与科研技术薄弱,打算放弃时,高伯龙却力挽狂澜,并坚信我们比别人并不差,缺的只是一个契机。于是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开始潜心钻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承诺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十分之难,由于没有基础做后盾,高伯龙他们的工作陷入到了举步维艰的状态。作为项目的领导者,高伯龙更是整天扎根在研究所中,天气炎热时,他会只穿一件普通的白背心,坐在实验桌前钻研。

就这样在他的坚持不懈之下,1994年,高柏龙克服了重重困难,制造出了我国第1台激光螺旋工程化样机。这让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3个独立完成此项工程的国家。一下子就让中国的科技能力,瞬间提升了几个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他的身边有许多的优秀学生和同事,他将自己一心为国的精神,慢慢渗透给了每一个人。2017年,高伯龙因病去世,享年89岁。在病床上最后的时刻,他还在担心着项目的研发,并嘱托学生要帮他完成,自己没能实现的目标。

五、总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是对高柏龙的一种测写。他的前半生经历了太多的起伏,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发展,和激光陀螺事业而付出余力。这才是真正的时代英雄,相信他的精神会被更多的人传递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于乱世不求名,倾尽一生只为国,高伯龙的前半生并没有太高的成就,可这却并不耽误他最终的研究成果。从他的经历中让众人明白,出名不一定要趁早,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能够彰显出自我的社会价值,这才是对人生真正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