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称傅斯年为“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最坚定的爱国者”,二人亦师亦友达20多年。
傅斯年作为知识分子始终保持和国府的距离。蒋介石多次劝他和胡适参加国民政府,都被傅斯年拒绝了,他一生秉持知识分子参政但绝不从政理念,目的是要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不做政府的尾巴”,因为“知识分子一旦从政,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
傅斯年先生一生誉满天下,又谤满天下。在性格上是一个十分霸气的人。他也与许多知识分子关系紧张,1949年的“抢救平津学人计划”的失败,也有傅斯年性格的因素。但他依然不失为民国时期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并且一生极其看重知识分子的气节操守。这也是中国传统士人的一个通性。
比如在罢免伪北大时期的教职人员。傅斯年浓重的民族主义,使蒋介石支持傅斯年,并在文天祥祠和傅斯年合影,已表明自己的态度。
还有作为政府诤臣的傅斯年还猛烈抨击孔祥熙贪污。他从1938年就开始向孔氏发难。孔祥熙是民国政坛的不倒翁,一生官运亨通,极受蒋介石重用和信任,孔氏在国府内部盘根错节。傅斯年发给蒋介石将函件密封后,送国民参政会秘书处转呈蒋介石,但几天后就被退回。
傅斯年致函胡适,在信中他表明了给孔氏发难的理由,主要是损害蒋介石声誉,孔氏贪赃枉法,以私损公,破坏抗张力量等等。
面对傅斯年的对孔氏的提案,王世杰先生则以''恐被人借为口实,攻击政府,影响抗战前途''为理由,要求傅斯年等人自动撤消此案,另行设法处理。
陈布雷也出面表示:''一经大会讨论,公诸社会,恐使友邦更认为我们真是一个贪污舞弊的国家,对抗战不继续予以支持,那末,影响之大,将不堪设想。''
而胡适也竭力劝说傅斯年这时不要向孔祥熙发难,理由是没有比孔氏更合适的人选,除了孔氏,其他人接手,国势会更加糟糕,在信中,胡适反问傅斯年,如以精卫为院长,结果如何?以宋子文为院长,结果如何?以孙哲生为院长,其结果又如何?这是胡适实用和理性的一面。
1967年8月,孔祥熙病逝纽约,蒋介石亲撰悼文,赞其历史功勋有四:“其一、为统一全国币制。其二、为统一各省财政。其三、为维护教育经费。其四、为充实军队饷粮。”蒋氏一生极其爱护羽毛,能获蒋介石亲撰悼文者,仅孔祥熙和戴笠。
有时,实用和知识分子的风骨或气节对比,两者在国难中确实是难以适从,让人无所适应。但是在梁启超、蔡元培、胡适、傅斯年、陈寅恪、蒋廷黻、叶公超、翁文灏等民国大师过后,中国知识分子从社会中心的地位已经边缘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