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的冲击下,社交距离和人与人的交往模式都被迫发生重大转变,整个社会所有行业,都被迫启动能够充分保障社交距离的线上化发展趋势,数字化不再是企业的特权,也成为了中小微企业经营的必备工具,也给了大众就业更多的选择。

2020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02版要闻发布《壮大新业态 就业路更宽》政策解读文章,表示要壮大新业态,让就业路更宽——

“近年来,伴随着新业态的发展,众多新职业应运而生,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这些新职业中,有的已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同时,社区团购团长、版权购买师等新职业仍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文章还写道,新职业随新业态而生,孕育了众多就业岗位。而在互联网经济的推动下,腾讯、阿里、京东、网易等互联网公司通过对新业态的布局,催生了新兴职业,不仅给人们新增加就业机会,还推动着传统行业的转型,以及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

在微信表情开放平台,柳依君化名“小柳同学”向微信表情开放平台投稿,推出“小叽的日常”、“柳柳和小虹”等表情包,截至2019 年9 月中旬,她的表情包下载总量超过150 万次,发送总量接近3000 万,延续了做漫画师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表情包设计师外,微信生态之下还诞生了不少的新兴职业。比如,“网红”视频直播带货,月销售额超过百万,年薪过百万不在话下;运营微信公众号,年收入几百上千万元;还有流量增长专家,朋友圈广告投放运营师……许多你听都没听说过的职业,年薪却可以达到百万元以上。

微信作为数字化经济的代表,随着其生态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创造和稳定了大量就业,据测算,2019年微信带动就业机会2963万个,其中直接带动就业机会达2601万个,同比增长16%,2014年以来年均增长22%,间接带动就业机会362万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程序作为微信全平台生态能力的耀眼明珠,仅2019年一年,小程序日常活跃帐户数就已超过4亿,累计创造8000多亿交易额,同比增长160%。作为带动就业增长的核心引擎,小程序带动就业536万,相比2018年增长195%。

不少农村个体户,都因为微信和小程序,“发家致富了”。

在河南南乐县,申志刚通过创建“依禾拼购”小程序,解决了古寺郎村寺郎胡萝卜“怎样卖出去”的难题。2019年11月9日,古寺郎胡萝卜首次在微信小程序后台上线,仅1分39秒,100份古寺郎胡萝卜售罄,上线三天内,累计销售额超过了20万元。

同时,小程序直播能力的开放,偏远地区的人民只要拿起手机就可以走进直播间变身带货“网红”。

根据《2019-2020就业影响力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4月,微信平台上跟扶贫、助农相关的公众号有19273个,增幅31%。相关的小程序有1751个,日活跃用户数64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创建的微信小程序“菜高八斗”,从今年三月份创建至今,已经与山东各地21家合作社合作,助农产品种类近70种,免费帮助了潍坊、寿光、烟台等地菜农果农销售1吨蔬菜水果,销售额突破50万元。

不仅如此,新就业形态还有助于提高就业质量。美团发布的报告显示,56.9%的新职业从业者月收入超6000元,36.1%的从业者月收入超9000元,21.2%的从业者月收入超过1.2万元。其中,智联招聘公布的数据显示,直播主播的月平均收入接近1.5万元。

怀揣梦想的青年和小微企业,在微信生态上,拥有更多样的机会。微信就业生态打破时空限制、解放体力劳动的特点,加快了数字化就业岗位在三四线城市的普及,同时也让更多人“活得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