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回升成共识,修复后呈平稳式发展

去年中国车市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汽车产销量暴跌至谷底,好在年中开始回暖并逐渐填平了上半年的缺量。随着疫情的逐渐控制,汽车行业整体也出现转机。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仅下降1.9%,降幅比上年大幅收窄了6.3个百分点,销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达到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创历史新高。回首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逐月回升、走出低谷,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印证了业内专家关于“汽车将成为稳内需的首选行业”的判断;展望2021年,预计中国汽车销量将重新回到正增长的轨道,“2021年乘用车市场恢复正增长”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机构预测,预计2021年全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529万辆,同比增长2.8%。其中乘用车随着经济复苏将呈现恢复性增长,预计销量为2131万辆,同比增长6.1%;商用车在2020年需求透支以及高基数影响下,预计销量为399万辆,同比下降12%。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持续加码

伴随智能网联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逐步从单一交通工 具向“第三空间”转变,对车内定制化智能化体验需求逐步提升。特别是5G时代到来后,通信技术应用场景将拓展到垂直行业,而车联网将会成为5G面向垂直行业的首要应用,离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也更进一步。数据显示,车联网可以降低80%的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能够提高30%的交通的效率;也将提升车辆利用率与交通效率。未来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已成为行业共识,而我国电动技术、网联技术和高精准定位均处于全球最领先位置,车联网全面应用会让中国汽车行业迎来质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动驾驶必然能够崛起,高级辅助驾驶(ADAS)将迅速成为车辆的标配。人车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使用汽车将从拥有权转为使用权。

➤大量品牌或将消亡,或将退出中国市场

过去三十年的高速成长以及各方对新能源汽车的押注,中国市场如今积累了上百个汽车品牌,其中不少品牌的产销量远低于合理的规模水平,这是不健康且不可持续的。如今躺赢时代结束了,淘汰赛已然开启,企业的容错空间大幅缩小,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断崖式下跌。市场大浪淘沙,滥竽充数的“裸泳者”必将出局,只有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以及主动进行转型升级的厂商才能“适者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却市场中的造车新势力以外,随着销量持续下滑,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众多不利因素影响下,车企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损成为普遍现象,汽车市场面临严峻考验。这其中像众泰汽车、北汽银翔、比速汽车、华泰汽车、猎豹汽车、力帆汽车、观致汽车等,都遭遇了销量急速下滑,公司经营危机的困境。对于这些边缘品牌,车市寒冬外加疫情的双重打击下,生存将更为艰难,随时都可能沦为下一个出局者。

➤传统缺乏竞争力的部分4S店或转型消失

历经20年的发展之后,4S模式却又陷入了一场引人深思的困局——加价、捆绑等等负面信息开始被放大,其诚信体系开始遭到质疑。如今,从特斯拉首创,到中国造车新势力纷纷跟进,直营模式来势汹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这20多年来,4S模式一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中坚力量,它不仅培育了国人的汽车消费习惯,同时也铸就了经销商的主体地位,诸如庞大、广汇、广物等经销商集团就是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壮大起来的。然而,在20年后,这种特许经销的模式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传统销售渠道的“库存制度”矛盾、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直营模式蓬勃发展以及《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允许授权销售和非授权销售两种模式并行,未来必将压缩传统4S店生存空间,对于缺乏竞争力及创新力的4S店来说,或将面临关门大吉。

➤场景化自动驾驶爆发式增长

从机械时代迈入智能网联时代,其核心部件已不再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而是由新型架构、芯片、软件以及数据等组成的智能汽车。如今,国内主机厂们也纷纷成立技术创新中心,其自动驾驶、车联网和 AI 技术正逐步迈入独立子公司运营的阶段。这意味着,中国智能汽车的产业链正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推进的比较快速的像百度推出的Apollo自动驾驶出租车队(robotaxi)已经在广州、长沙等城市试运营阶段了;而京东的自动驾驶货运车、无人配送车等也已经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而在乘用车上部分车企也即将进入脱离单纯的宣传阶段的L3级别自动驾驶,将覆盖自动超车、自动限速调节、最优车道选择、自动切换高速公路、自动上下匝道、变道自动紧急避让等使用场景。可以在交通锥识别与避让、大货车规避、夜间超车提醒、故障车辆避让、拥堵道路超级跟车、高速公路及部分城市主干道等中国道路场景上实现较好的表现,虽然仍需要用户在上述弱势场景中时刻保持注意力,准备随时接管车辆,但从开启这台车,一直到停车,都可以放手不管,实现全程自动驾驶的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