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存玉,1961年6月出生,本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

周存玉现任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江苏海洋大学艺术学院签约教授;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石雕项目裁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雕塑家周存玉

周存玉的作品涉及书画、雕塑、陶艺三大类,有些人觉得他的作品跨界太多,不好认定他属于那一类艺术家,其实不然,他所做的无非是美术范畴内的事情。从定义上说,美术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具体的说就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空间形象,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而周存玉从事的就是书画、雕塑、陶艺(属工艺美术)这三个项目完全在美术的范畴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存玉书法《欢喜》

周存玉在书画方面具有国家一级美术师资格。而绘画是雕塑和陶艺设计的必要环节,首先要画出设计稿来,然后才会有雕塑或陶艺作品。

多年以来,周存玉潜心研习张大干、吴湖帆等名家作品,求变图新,其所作山水,追求古朴厚重、格调高雅的艺术境,泼墨与泼彩的结合运用,并以“流彩法”来表现大自然的奇妙变化。

在周存玉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侠客气质,自然少不了对名山大川的喜爱,他几乎走遍了祖国的三山五岳,泰山的巍峨,黄山的秀美,青城山的幽静,九寨沟的绚丽,可谓“搜尽奇峰打草稿”,把山川河流之美集于纸上。其行笔酣畅自如,诗情画意尽在其中,表现出一种广阔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存玉书法《读书》

周存玉的绘画创作,既有传统技法的苍润严谨,又有西画的质感和意气,主次分明,虚实相间,层次丰富,手法多变,不受习俗所限,画面墨色凝重浑厚,泼彩行云流水,他善于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来完善自己的构思。处理画面或由近及远,层层递进;常常着意描绘画的中心部分,顺乎自然地向四周延伸溢漫。时而突出山石,时而强调树木,对具体景物的刻画也显示了他高度的概括能力。

在层层晕染,渐渐推进的演绎中,让你领略到作品的诗意境界,那是阳刚之气和阴柔之韵的和谐统一,十分耐人寻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存玉绘画《云台深处有人家》

在周存玉绘画雄强的气势中,又会感觉到一丝妩媚婀娜,继而体验到画家的思绪,让你有似乎听到了画家的心跳、感到了他的脉动。

多年以来周存玉依然执着地走着自己的路,对大自然时时观察,时时领悟,追求完美。

除山水之外,周存玉善画动物,他在学习韩派绘画的基础上揉入自身的感悟与理解,形成了特殊的绘画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存玉绘画《竞奔》

雕塑是周存玉主打的项目,作为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他更加重视雕塑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结合。他的作品《吉祥玉女》、《三打白骨精》等都是国家5A级景区的代表性雕塑作品。

在雕塑及环境艺术方面,周存玉拥有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和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工程类)两个正高级职称,可以说,无论是雕塑的设计还是制作,他都是顶级层面的专家学者。

周存玉认为艺术要服务大众,尤其是公共艺术,不应该只为少数人欣赏。因此,目前周存玉的雕塑偏重于写实,写实中又不失变形夸张手法的运用。他认为雕塑写实与抽象如何侧重关键要看主题与环境,不能一概而论。这里说的环境不仅仅是雕塑坐落的空间环境,也包括本地的人文环境。

说到陶艺,周存玉在江苏海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的专业课程就是陶艺设计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存玉给江苏海洋大学艺术学院大四的学生上课

我们知道,雕塑是“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陶瓷造型属于塑的范畴。当然,陶瓷除去造型之外还有上釉、烧制等与雕塑无关的工序,因此,陶艺又可以作为与雕塑并列的艺术种类。

陶艺与泥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雕塑家往往会陶醉于玩泥巴的乐趣之中,因此,搞搞陶艺也就是他份内的事情了。周存玉说:“如果你能亲自动手,拉坯、捏泥,拍泥片、镶身筒......让一件又一件的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它们不仅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你立马就有了回归自然的感觉,那种爽劲真的很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存玉玩泥巴的场景

雕塑与陶艺在中国都有深远的历史,又都是综合艺术,它们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绘画、雕塑、陶艺、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周存玉介绍说:“雕塑与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从中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体现自我个性的要求”。

从雕塑与陶艺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既是精神文明的产物,又是物质文明的产物。雕塑与陶艺是兼具现代性、原始性和公共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周存玉的成就得之于他在书画、雕塑与陶艺之间的穿插,他的矛盾与困惑也存在于书画、雕塑与陶艺之间,对雕塑的基本价值“体积感与触觉感”的重视与对陶艺 “形式与肌理之美”的热爱,如何能够统一于当代艺术 “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解决这一困惑的出路就在于从文化与精神的层面寻求雕塑与陶艺的内在统一性。与文人画相比,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雕塑与陶艺一向被视为手工艺人的领域,作为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如何使其从材料与工艺的层面,进入到文化与人性的心境,就不仅是艺术中的美这一目标,更重要的是使艺术用有个性并给予人以坚定的信念,这是对艺术存在意义的信念和对人性的信念。我想,在周存玉的作品中这一信念是确实存在的,并且将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激励他的实验与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存玉绘画现场

从雕塑的发生历史来看,雕刻与塑造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技能,在远古蛮荒时代,人们使用泥巴来塑造动物或者人物造型,使用木料工具来雕刻相关物品,上述方式在本质上是保持高度一致的,都是人们为了生存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寄托;与此同时,也是人们通过自我创造本能所表现出来的必然产物。上述雕刻形式不管是在功能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可以使用雕塑概念。当然,其中也包括石器、陶器以及金属器的泥范的制作。

当然,雕塑和陶艺之间也有很大不同,首先表现在材质方面。从不同材质方面来看,陶艺作品基本表现在媒体要素上面,陶艺使用的材质主要是陶土和瓷土,而终极作品或者产品也是如此;而雕塑不同的是不仅局限于粘土,粘土只是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的较为广泛,以粘土作为终极作品的形式并不是很多,但是其主要材质包括玻璃钢、石材、金属和新型材料等。周存玉在雕塑与陶艺之间的转换与表现方面更显得更加灵活,甚至可以说是游刃有余的。当然,他也会在作品创作的取舍与主题关系的各种纠结和困惑徘徊,好在最终总会在浪漫中体会着创作的喜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存玉泥塑现场

近些年来陶瓷雕塑日益增多,周存玉谈到这个话题时说:“陶瓷雕塑的造型设计与制作,除了要遵循一般的造型规律和形式法则外,还要努力掌握陶瓷及陶瓷相关材料的特性,如泥土、釉色和火的特性,尤其是火的特性掌控很不容易把握”。他说:“尽管制作陶瓷的原材料很丰富,随处可取、可用,但各地的陶瓷原料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陶瓷原料在烧制陶瓷时,又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人们一般都注意利用不同原料的优点、特性,扬长避短,从而形成了作品的特有技艺与当地独特的风格。

中国雕塑的历史是我们动态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佐证,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嬗变史,人们可以从各朝各代找到雕塑风格与民族文化精神的衔接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存玉雕塑作品《沈云沛》

说到雕塑不可避免的就要说到抽象雕塑与写实雕塑的问题,抽象雕塑与写实性雕塑是相对而言,主要区别在于对塑造对象进行概况时的程度。

抽象雕塑高度概括以致完全抽象,写实性雕塑相对具象些甚至高度写实。

抽象雕塑是指非具象雕塑,也就是说除去写实的雕塑以外都是抽象雕塑。抽象雕塑的含义,不特指具体的雕塑形象,抽象雕塑对形体的要求不严格,不必和什么实际的东西相像,但不等于抽象雕塑没有要求,它要求其它的境界:有的是完全抽象,它要求具有美观的特征,还要求内在的涵义,比如不锈钢锻造的流线形体,必须美观,线条流畅,块面平滑等;还有半抽象,也叫意向,它要求有一点像某一具体事物,而又简化变形,也要表现出夸张的美感以及内在的涵义,比如抽象人体。在八十与九十年代之间,是周存玉陶醉抽象雕塑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存玉雕塑作品《快走踏清秋》

写实性雕塑属于相对比较忠实反映塑造对象使之具象的再现。创作过程中经过作者归纳和概括,根据需要分出主次表现出来的。即使是超写实雕塑,也是对更精微结构的理解归纳和夸张展现。可以说写实雕塑只是表面上具象的成分更大,与模特更为接近。但是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理解和组织建构成分。

周存玉说:“抽象雕塑与写实性雕塑没有优劣,只是设置环境与作者通过雕塑对艺术的诠释而已。在雕塑创作中,艺术家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材质特点与放置雕塑的环境空间等因素考虑抽象与写实的程度布置,从而最大程度的体现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冲击力”。

关于跨界的问题,周存玉本人是这样看,在美术的概念上说他并没有跨界,因为书画、雕塑、陶艺都在美术的范畴之内,只是在具体的类别上说是跨界了,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认为当今艺术家也的确需要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于其它门类的技术和技巧可以引用借鉴。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它们既独立存在又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艺术往往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会吸收并且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精华部分,吸收自身所需要的东西。并且,有时候两种艺术门类在一起发展,相互配合,重新形成一个高度融合的整体,从而更能突显作品的风格特点。周存玉说:“艺术家是综合实力的体现。仅仅对某一学科或者技艺的熟练充其量是个工匠,离艺术家还是有距离的。在‘大师’泛滥的今天,艺术家就显得更加珍贵,而艺术家珍贵就珍贵在它的数量很少。而对于艺术家的确定不能仅仅看他是哪一级会员,更要看他的作品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存玉雕塑作品《吉祥玉女》

周存玉认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具有独立的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角色,而艺术作品作品正是要体现这种独立的特性。要达到承担创造主体这一重任, 就要求艺术家具备深厚的素养,掌握艺术的基本能力,这样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艺术家。

艺术家的素养综合起来应当包含思想修养和文化素质、艺术观念和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才能和艺术技巧三个方面”。

2021年是周存玉的本命年,六十岁正是一个美术家的创作高峰期,周存玉对自己也是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周存玉的艺术创作会在当今中国“文化自信”的大潮中,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之下,积极进取,不断创作出反映时代特点和精神风貌的力作。(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