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过剩问题是每个国家在追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都会造成的,首先,资本过剩的原因是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的发生,也就是大生产与私人占有之间所发生的矛盾,资本一般会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但是如果生产与消费不平等时,那么就会产生生产多余消费,最终导致资本过剩,但是每个国家资本过剩产生的原因不同,所以解决的路径也是不同的。在中国,温铁军教授就提出了走中国的不同道路,去化解三大资产过剩的问题。

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温铁军教授,出生于北京,但是祖籍是河北昌黎,大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现任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他在经济学和三农问题上有突出的成绩,曾经获得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和谐中国年度人物奖,始终关心三农问题,对三农问题的发展和解决有着突出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危机

在国家三大资本过剩的危机下,温铁军提出了中国要走一条不同的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走的属于中国的道路。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资本过剩,本过剩是因为利润率过低或利润率下降,使资本追逐利益的条件下不利而显得多余,因此产生了过剩的问题。不是,也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过于追逐利益,不遵从现实,不把满足人们的需要当做一个必要条件,任何的投资都以利益水平为主,将资本全部投入进利润率较高的市场,而忽略利润率低的一些市场,往资本能够在高利润的,投资下产出较大的收益,但是往往产出与消费不平衡,所以导致资本过剩,投资无利可图,最终也会引发起经济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中国经济现状而言,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过快增长,货币的流动性较大,对国际资本的流入和货币政策以及市场的投资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流动性过剩会导致长期的通货膨胀,已形成市场经济泡沫,是经济在稳步增长,实则内部全部都是虚的,这样最容易引发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会使得各种企业和人民币货币贬值等一些较大的影响。而要想解决这一资本过剩问题,必须是产出与消费一致,经济结构化得到平衡,也要求我们对于传统产业的投资要重视,是在农业方面的投资更应该放在中心,新兴产业工业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基本问题还是在农业上面,所以温铁军教授也指出了必须要走一条中国所特有的道路,来化解这次产业过剩带来的经济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西方国家的资本过剩问题

在西方是最先发现产能过剩问题的,也是在他们追求工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向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工厂爆发,各种机器化代替了人工生产,使得生产过剩,欧洲的消费水平达不到这样大的生产力,为了能够使生产过剩减少,各国就开始内斗起来打乱对方的工业生产能力,使得市场经济一度陷入混乱。这也是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矛盾普遍产生产业过剩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美国的工业化,所造成的产业过剩问题更是尤为突出,在经济危机下,罗斯福在危机下实行了新国家主义,为了应对这场经济危机,应对生产过剩的挑战,罗斯福就任总统之后,提出了让政府直接干预国家经济,打破了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的体制,让政府直接用国债投资,把过剩的生产力引到国家建设中去,其实利用国债就是在货币的发行上增加,也势必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一些问题,而这样的做法也导致美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国家的银行倒闭后,许多人都聚集到银行门口前来要债,美国的这种做法可谓是拆东墙补西墙,我没有从资本过剩的根源上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当时美国的贫富差距特别大,贫穷的人连饭都吃不上,但是富有的人却将牛奶倒在河里面,将小麦是撒在大海里,可谓是饿的饿死,撑的撑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在苏联时期也有过资本过剩的问题,而当时苏联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于是列宁时期对国家的性质进行的改变。列宁说要进入社会主义,苏联必须要自己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资本主义,不然就没有抵御外敌的能力,后来也一度带领苏联走向了辉煌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当时大部分国家都在搞国家主义,比较典型的是德国,他在经济发展领域上,在面对经济危机和产能过剩问题上与罗斯福新政是一样的措施都是将过剩的生产力转向为内部建设,利用发行国债来稳定当时的各个企业和经济基本稳定。在西方自由市场下面,经济危机面对资本过剩,产能过剩。大部分国家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的政策,实施了国家主义,对资本进行了限制和控制,才将资本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削弱。其实日本当时所实行的军国主义,其实也是利用国家干预的政策,总的来说也是一种国家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在面对资本过剩问题上都是利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控制资本的过剩问题,在问题发生之前,市场是自由的,是不受国家干预的,而在问题非常大而得不到解决使国家就会出面干预,并且利用发行国债的方法来解决它,中国是否能够照搬西方的这一政策来面对自己国家产能过剩的问题呢?其实不然,我们要利用自己的国家意识和国家形态,总结自身的规律,形成自己的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中国自己的道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们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百分之二十多,我们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仅仅只占世界的6%和7%,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要用少的资源来养活比较多的人口,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我国不同的地理特征,不同的生态环境也造就了其自然资源的千差万别。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除此之外便是少数民族,所以风俗文化上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这也造成了我国多元化的发展。但是不能否定的,是我国确实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在国家出现本过剩的问题也是必须也要从这一方面进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产出与消费不均衡,同时在中国遭到全球化转嫁的输入型危机挑战下,资产过剩问题更为突出,所以我们还要依靠农民农业来解决它,我们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运用的手段也是不相同的,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地理位置复杂,所以我们最有利的条件是与自然多样性结合,发展多样式的生态产业,而且中国本来也是一个消费品产出大国,利用我们的人口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农业来减少产业过剩所带来的危害,而且在,工业革命改革之时,中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很大的侵害,全球气温变暖,海平面上涨,河水污染,垃圾污染,都是工业改革所带来的一些弊端,是国家工业化加快成发展所造成的问题,机械化,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最终就会导致产能过剩最后影响的就是资本的过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要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起来,十九大时期,总书记就强调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些年来,城市化建设,城市是取代农村的话题比较多,而且鼓动农民进城务工发展,能带动资本的流通,同时农民进城市务工也会为城市化进程作出贡献,实现城镇化率的提升,可是这样也会存在一个以污染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问题,到2010年以来,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农两大部类生产都过剩的矛盾,到2017年,中央财政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灌输一种乡村是国家走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载体,乡村的重要性也被凸显出来,其实不管是房地产,商业还是一些新兴产业,其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泡沫风险,面临经济危机很容易崩盘,如果完成生态资源的自我货币化,将金融回归于实体经济,那么对于资本过剩这一问题的解决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利用乡村资源货币来吸纳过量增发的货币,近些年来,乡村资源和物业的价值增长空间也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有着自身特殊的国情,在资本过剩方面也不应该照搬西方应该走一条属于中国的道路,从农村从农业着手,从一些实体的经济开始发展,必将会解决这一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