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刘婧姝

特约记者 林朱辉 通讯员 钟玉莹

“是‘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让我圆了大学梦,今天才有机会参与家乡的建设。”2月17日,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移民15年”成果座谈会上,来自昌江王下乡的韩汝雪动情地说。她是该县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后,王下乡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当天的座谈会在王下乡浪论村举行。该座谈会旨在展现昌江“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丰硕成果,增强返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座谈会上,返乡大学生们回望家乡巨变,大家心潮澎湃,分享自己在外求学和工作的经历,畅谈职业规划以及家乡的巨大变化。

2006年,昌江实施融扶贫、生态保护、公共教育均等化为一体的“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投入9600多万元集中建设职业教育中心、民族中学、思源实验学校、王下乡中心学校,实行“三包”惠民政策(包吃包住包入学),费用基本全免。由县财政出资,将王下乡初中部271名学生全部搬迁到县民族中学,以寄宿方式就读。

15年来,该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帮助540名移民学生实现了大学梦。其中,仅王下乡就有142名。目前,王下乡共有914名学子走出大山,142人实现大学梦,300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他们用知识改变贫困家庭命运,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要不是‘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我怕是连初中都读不完,更没有机会上大学,所以回来建设家乡义不容辞。”作为王下乡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韩汝雪选择返乡工作,在她看来,“现在家乡发展的势头很好,回乡发展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近年来,昌江大力推进王下乡“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通了网络,增设快递点,还通过打造王下·“黎花里”文旅小镇,让王下乡的老百姓都吃上了“旅游饭”。

令人欣喜的是,在韩汝雪之后,王下乡有10多名大学生先后选择回到家乡工作。

“今后,希望更多大学生能够回到家乡建设,让我们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去年10月,王下乡大学生张秀妍放弃了培训机构工作,回到家乡,担任王下乡三派村村务专员。

会上,王下乡大学生韩嘉奕还分享了建设家乡的好想法,“近年来,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兴起,希望能够利用短视频平台和网上直播带货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王下乡的好山好水及农特产品。”

“‘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实施15年以来,部分学生已经大学毕业,他们有的回到家乡,有的进入大城市,走上各行各业。他们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家庭,并将科学知识传播到黎族村寨,给边远落后山区的少数民族教育注入了新的希望。”昌江教育局局长罗东说,昌江将多措并举,继续抓好边远地区教育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本报石碌2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