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价值股大涨,房地产、保险、建筑、银行表现都很好。其中地产板块大爆发,万科涨停。

市场有传闻,说22个重点城市要搞集中供地,以后地方政府卖地,每年就集中搞3次。

以前地方政府卖地,就是想卖一块是一块,直接拿出来就拍。房企不知道后面还会有哪些土地出来,只好看见有一个就先抢,导致竞争激烈,老是炒出地王。

改成每年3次集中供地后,卖地就有计划了,每批会同时放出很多地块来,房企就可以有选择的拍了,可以分竞拍压力,有助于地价回落,让行业回归有序竞争,利好地产企业。同时,由于集中拍地需要同时占用更多资金,就更利好大规模的、融资渠道畅通的头部大房企。

当然消息只能说是导火索。像保险、建筑、银行没有利好消息,一样涨了不少,说到底还是市场在买价值股。这段时间抱团股调整,从里面出来的资金三个去处:

1. 买周期股。

2. 买中小盘。

3. 买价值股。

这段时间我们看到,周期股、中小盘、价值股,今天你涨明天我涨,都有轮动表现。

地产股大涨,还带火了董承非最近的一段发言。董承非是基金经理里的老将,长期业绩很优秀,也是久聪基金经理优选组合里的成员,在我的基金经理评级里是A级。顺便说下,这个评级我放到公众号菜单里了,在“投资”-“基金经理评级”,可以随时查。

他这段发言是1月25日做的,董承非对2021年比较悲观,认为抱团股上涨就是脱离基本面的资金正反馈,企业现在看着虽然好,但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即便未来发展能好下去,现在的估值水平也决定了未来股价没有多少上涨的空间。

董承非经历过2013年创业板抱团,也经历过2015年牛市,直言现在的资产抱团和当年没什么区别,只是换了个抱团对象。虽然悲观,但他也认为还有值得适量持有的板块,优选地产,其次银行,认为会比持有现金好一些。

明星基金经理看多地产,结合今天地产股大涨,又被大伙翻出来,说大佬也开始变风向啦。

但实际上,并不是董承非的观点导致了地产大涨,而是因为地产大涨,大家才选择性地关注了他的观点。

如果长期的跟踪董承非,就会发现,至少在2020年三季度,他就已经认为抱团股的估值高了,并开始增加价值股的配置。

他管的基金2020年中期报告里写过,说“核心资产经过三年左右的估值提升,估值水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部分的公司的业绩增速和估值水平之间匹配程度较差”。

同时他在那时候就已经看好了地产股,他说:“一些行业发展前景一般的价值股虽然拥有吸引人的分红收益率,但是还是吸引不到投资者的关注。”虽然没明说行业,但结合调仓就能看出来,三季度他就把万科买到了十大重仓股里。

但后续的结果是,董承非管理的基金,在2020年三季度、四季度、乃至2021年1月份,都明显跑输持仓抱团股的基金。

所以事实并不是大佬突然看多了地产股,而是大佬早就放弃抱团去买了地产,孤独寂寞冷了半年多,直到地产涨了一下,才被大家选择性的关注。

如果单从短期收益的角度来评判,显然在过去半年没有拥抱抱团股,并不算好的选择。但看长期业绩就知道,董承非也是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他有自己的投资逻辑,也长期给持有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我们都期望能有个基金经理,或者自己炒股的时候也一样,抱团好的时候就抱团,抱团不香了,就及时切换,去改买周期、价值,继续涨。

但事实上,没有人能一直踩准切换的点。一个优秀基金经理,投资逻辑往往是前后一致的,而不会跟随市场随意摇摆。都说张坤就会抱团白酒,但张坤是2013年就开始重仓茅台,他买茅台的时候根本不抱团,买完还跌了30%。他是真的在逆境中看好这家企业,跌得时候才能拿得住,涨起来才也拿得住。如果他“善于切换”,茅台涨到今天之前,肯定已经切换出去10次了。

张坤买茅台,因为他看好这家企业充沛的现金流能带来好回报,即便在逆境的时候他也坚持,他的思路就是拿住好公司,买的是公司的成长,后面茅台成了明星股,估值大幅提升,属于市场意外的馈赠。

董承非买地产,看重的是价格便宜,股息率高,他的思路是市场总会均值回归,虽然地产板块成长性有限,但有望获得估值回升的收益。

这两个思路都没问题,而且他们各自都践行多年,所以他们都能成为很优秀的基金经理。我们基金经理优选组合里,选的时候也并不太关注基金经理什么思路,只要他的思路经证实有效,前后一致,那不同的思路都可能出好经理。

老读者应该都看得出来,我的想法和董承非会更相似,我自己无论在选股票还是基金的时候,都更近似于他的思路,这个是我信仰的逻辑,那我就很容易能坚持下来。任何策略都会遇到逆境,逆境的时候都是靠信仰坚持过去的,自己先想明白,自己要投的是什么,对什么有信仰,想清楚了,方得始终,基金经理是这样,咱们也一样。

1. 港股打新,昭衍新药周五上市,一手中签率5%,暗盘跌近4%。这只是AH两地同时上市股,本来预期打新收益就不高,港股打新期间,A股价格跌了10%多,就把新股获利空间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