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文共 1300字,预计阅读时间 3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ensler欧洲新总部位于Moretown 6号,它为公司团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让他们不仅能够重新构想和设计整幢建筑,打造别具一格的工作空间,还能革新工作流程和方式,以更好地开展业务和服务客户,在当下和未来助力公司不断发展。

该新总部办公楼面积达35,000平方英尺(约3,252平方米),此前曾是媒体机构新闻英国(News UK)的所在地。这一灵活的办公场所不仅可以满足公司未来的发展需求,还能使整个建筑在这个迅速发展的街区中尤为醒目,变得更加开放包容、便于使用,与整座城市和谐交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内外交融”的设计

Gensler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品牌和咨询团队密切合作,以伦敦码头区(London Docks)为灵感打造设计方案,提升现有环境的视觉美感。这种设计理念从以木材、砖料和外露式钢结构为主的建筑材料中便可见一斑,并将当地的历史氛围融入建筑之中。

为了确保Gensler办公楼的构建能够融入并升级现有环境,“内外交融”是设计的关键。这种富有工业风范和实验特色的流动性,正是Gensler力求不断变化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构建全新工作方式

为了转变成完全灵活化的工作模式,整个空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互联式办公环境,让230多位Gensler员工得以共同发挥创意,交付备受行业认可的设计作品。这幢大楼对Gensler而言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他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智能办公场所的设计来发挥出更理想的创意表现,以及如何借助这个空间不断进步、灵活发展。

大楼内设有联合办公空间以及展览、活动和临时空间,为创意人士提供灵活多变的工作环境。整个空间还可重新构建,既可用作单一用途,也可同时举办多项活动,功能多样,满足各种需求。这里不仅可供大家展示作品、开展协作、主持活动、庆祝重要时刻,更重要的是,能让大家相聚一堂,共享美好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提供灵活办公环境

该空间设计旨在打造一个能够灵活适应的环境,固定空间极少,便于员工根据自身需求打造专属空间。

Gensler伦敦联席区域执行副总裁Duncan Swinhoe表示:“灵活办公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让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工作环境。空间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采用新的思维方式,进而采取新的行为方式。因此,要实现灵活办公,环境、工作空间和家具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打造新型办公社区

这种办公场所策略将每一层的团队以“社区”形式聚集起来,促进跨团队的协作交流。除了坐/站式办公桌、可重新配置的家具解决方案等诸多符合人体工学的功能以外,还可通过特色楼梯间将团队垂直连接起来,便于他们使用设施与协作空间,同时发挥活力设计的健康优势。

为设计这处办公场所,Gensler收集了许多定量数据,并结合定性反馈加以研究分析。研究考查了工作台和会议室的使用率,专注性工作、电话会议、团队协作等活动的频率,以及会议室使用的高峰日期和时段。经综合考量,空间设计中纳入了高比例的无固定工位,便于个人和团队自行选择工作地点。

2020年7月至8月,Gensler 对2500名英国员工进行了一项工作空间调查。报告发现,尽管经历新冠病毒疫情,大多数英国员工希望有一个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作为他们混合工作模式的一部分。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英国员工更偏向于开放式工作空间,而不是更私密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Gensler伦敦办公楼还荣获了OfficeSnapshots“2020年最受欢迎的25个办公空间设计”榜单提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gensler

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书介绍

《破茧——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访谈录》收录了20年来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背后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以访谈录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一系列的成功实践。近20年来,上海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是成功而艰难的。宏观层面,这是上海在大格局、大背景下的历史进程;于个人,则是一桩桩、一幕幕鲜活的故事。书中接受采访的都是这一阶段的亲历者,追踪成功案例背后“小人物”在阻力与助力共存下的大作为,他们共同编织了在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道路上的奋斗图景,在艰难险阻中的突破与创新,如同一个缩影,展现这一代开拓者的执着、智慧、勇气和担当。

为方便阅读,成书采用32开尺寸,既可以很好地展现图片,又便于携带。全彩插图包括有历史意义的资料图片和专业摄影团队拍摄的实景图。平脊精装的装帧方式体现线条和棱角,代表着在奋斗过程中的不妥协精神;封面及护封所用艺术纸的水泥色充满建设气息;其上白色纹路如破碎蚕茧映衬书名;“破茧”二字采用压烫技术,呈现蓝色金属光泽;封面则采用压印技术呈现立体感。书的整体设计简洁大气,用纸和装帧工艺考究,是一本精致易读的书。

目录

A 重回2000年!“小调研”拉开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实践的序幕  / 014

B M50:苏州河畔艺术地标“诞生记”  / 024

C 田子坊:“小人物”闯出的一片“新天地”  / 036

D 针织十四厂:上海都市型工业楼宇如何实现从0到1的突破?  / 048

E “人民广场都市型工业楼宇”:一只轻轻扇动翅膀的小蝴蝶  / 057

F 双鹿冰箱老厂房涅槃重生:转型成为助推“数字长宁”发展的新空间  / 068

G 上海窗钩厂:静安区文创园从1到50+的“星星之火”  / 077

H 上海创意产业园的“策源地”为什么会是“8号桥”?  / 088

I 1933老场坊:一曲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的交响乐  / 099

J 老码头:掀开了黄浦江两岸工业遗存更新的第一道“面纱”  / 112

K 半岛1919:吴淞江北岸百年纺织厂是怎样华丽转身的?  / 126

L 上海智力产业园:昔日远东第一棉花仓库的“前世今生”  / 144

M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为什么会成为传统乡镇工业区转型升级的“先行者”?  / 157

N 上海玻璃博物馆:被外媒誉为“到中国不容错过的三个博物馆之⼀”  / 169

O 长江软件园:一个濒临倒闭的钢贸市场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 186

P 上海木文化博物馆:传统木材市场“脱胎换骨”的转型之旅  / 199

Q 宝山新业坊 十年磨一剑  / 212

R 三邻桥:从废弃的保温瓶胆厂到上海首个体育文化新天地  / 225

S 中成智谷:一个昔日辉煌的援外仓库是怎样不断迭代升级、与时代共舞的?  / 242

T 智慧湾:曾经的仓库+集卡+堆场+搅拌站,如今“六区融合”打造上海首个“创新城区”  / 26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序:肖贵玉

推荐:徐建国 吕民元 孙继伟 伍江 朱勇

书名:破茧——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访谈录

定价:128.00

书号:ISBN 978-7-5458-2005-8

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主编:夏雨

出版时间:2021-01

关键词: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

购书请联系:

孙女士:13611942688、021-64676547

汇款单位名称: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

汇款账号:4403 6440 7439

开户行:中国银行泰康路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