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过了永定土楼、赣南围屋,那么梅州围龙屋也肯定要去看看的。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世代相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 客家民居主要分为客家围屋、客家围龙屋、客家土楼三大类别,一种是永定土楼特色中圆形土楼,一种是赣南围屋特色中方形围楼,还一种就是梅州围龙屋特色中那种前方后圆形围龙屋。其实这三种形态的土楼,永定、赣南和梅州都有,只不过每个地方的特色不一样,永定的特色是以圆形为主,赣州的是以方形为主,而梅州的则以围龙屋为主。

围龙屋的中轴线房间为龙厅,正对上堂祖龛,是存放公共物品的保管厅。在围屋与正堂之间有一块半月形空地,称“花头”,或“化胎”。“化胎”的斜面用作种植花木或用碎石、鹅卵石铺砌,而不用石块或三合土铺平,寓有龙气不会闭塞而化为胎息之意,是全屋的风水宝地。在正屋与化胎之间,开一深沟,作为围屋与正屋的分界,其主要作用在于有利排水,以免正屋潮湿。在中轴线上为上、中、下三堂,正对中轴。上堂主要为祭祀场所;中堂为议事、宴会场所;下堂为婚丧礼仪时乐坛和轿夫席位。上堂与中堂、中堂与下堂之间左右两厅,为南北厅。亦称“十字厅”,是公共会客厅。并排在上、中、下三堂两侧的房间为正房;中堂与下三堂两侧的房间为正房;中堂与下堂间靠横屋的正房为花厅,是本族子弟读书场所,内设小天井、假山、花圃等。围屋前面与池塘之间为晒谷场地。在池塘前进入门坪处。

在梅州围龙屋中,以兴宁围龙屋的名气为最大,兴宁评出了兴宁市十大古民居,基本都是以围龙屋为主。兴宁,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梅州市代管,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全县为客家县。

长兴围(花螺墩)

长兴围,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宁新街道大圳村花螺墩,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三堂六横三围龙屋。分布面积153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107.4米,进深67.8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禾坪630平方米,池塘3300平方米,花头脑270平方米,三堂三围龙,7门同进,10个大厅,14个天井,315间住房,4口饮用水井。厅堂雕花镏金,古香古色,屋右侧有10亩阔的大水塘,塘中有一直径约10米的圆形大土墩,长着一棵距今几百年树龄的蚊子树,相传土墩周围水中原有很多花斑色的石螺,故此而得名“花螺墩”。导航要搜索花螺墩而不能搜长兴围,由于路对面就是保密单位,所以不能航拍。2009年12月,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升围(九厅十八井)

东升围位于广东兴宁市宁新街道办东风村,建于宋代(1127年),于1279年建成,距今已有890年历史,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东升围坐北朝南,为三堂六横三围的围龙屋,是兴宁境内最老的客家围屋之一,俗称“九厅十八井”。

东升围是一座具有南方建筑艺术特色和赣南地方特色的“土围子”,围屋呈回字形,占地面积30391平方米,有九个天井和十八个厅堂,当地称之为“九厅十八井”。整座围屋建成防火防水防盗和抵御外侵的土木结构,被誉为“刀枪不入,水火难攻”。

导航只能搜索九厅十八井,门头上挂着的也是九厅十八井的牌匾,当地百姓也只知道九厅十八井这个地方,而不知道东升围,也不知道东升围这个名头是哪里出来的。所以这个地方应该正名叫“九厅十八井”。

磐安围

磐安围,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叶塘镇河西村麻岭顶东麓,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由刘氏十七世祖乾昌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兴建。坐西向东,为三堂四横一围龙屋布局,总面阔105.2米,总进深53.6米,建筑占地面积5060平方米,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2009年12月列入兴宁市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刘屋

大刘屋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兴田街道一联村,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为三堂二围龙转四角楼屋,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存有乾隆十二年圣旨匾,据传祖孙三代赈灾捐谷三千石,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曾赐匾。大刘屋,车子进不去,只能步行前往。

大王屋

大王屋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福兴街道黄畿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三堂九横三围半围龙屋,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该民居为兴宁典型的客家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