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一共有三个被称为地狱之门的地方,一个位于我国昆仑山深处的死亡谷,由于这里常有灵异事件发生,因此得名为地狱之门。另一个则是苏联与美国冷战期间,为了探索地底,在俄罗斯帕钦地区所挖的一个深度达12262米的深洞。据说当时施工人员在井下,曾听到鬼哭狼嚎之声,仿佛到了传说中的阴曹地府,所以也被称作地狱之门。

第三个地狱之门,则在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的达瓦扎地区,也是被称为“最接近地狱”的地方。它是一个位于沙漠之中,直径70多米的深坑。坑中长年累月燃烧着熊熊的烈火,非常像《圣经》中描述的魔鬼撒旦所掌管的“炼狱火湖”。

其实,土库曼斯坦的地狱之门,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前苏联科学家的杰作。坑中所燃烧的,也并非《圣经》中描述的硫磺之火,而是当地丰富的地下天然气。

如今,大坑中的烈火燃烧已达50年之久,所造成的天然气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这不禁令人好奇,火坑造成如此大的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何不将它扑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库曼斯坦的地狱之门)

一、沙漠中的天然气之国。

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东南岸,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交界,隔着里海还和阿塞拜疆及俄罗斯互抛媚眼。

虽然土库曼斯坦的领土面积并不小,达到49万平方公里,但是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几乎占了其领土的五分之四,属于沙漠上的国家。

不过幸运的是,土库曼斯坦不仅能从资源丰富的里海分一杯羹,而且在它广袤的沙漠下面,还埋藏着储量惊人的石油和天然气。其中天然气储量高达24.6万亿立方米,高居世界第五。

此外,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据点,土库曼斯坦自古以来,都是商贾云集之地。古书中所记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汗血宝马,就出自这片土地。这种被称为“天马”的宝驹,曾多次被土国政府赠予我国,作为中土友好关系的扮演者。

达瓦扎位于卡拉库姆沙漠中部,是土库曼斯坦阿哈尔州的一个小村庄,约有居民350人。他们绝大部分是塔克族土库曼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关游牧的生活方式。而被称为“地狱之门”的大火坑,就在这个村庄的附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集上的土库曼斯坦人)

二、是谁打开“地狱之门”。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土库曼斯坦曾是苏联下面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71年时,苏联人来到达瓦扎,打算开采这里丰富的天然气。在进行勘探的过程中,地面突然出现塌陷,形成一个直径七十多米,深五十多米的大坑。坑底源源不断冒出天然气等有毒气体,由于洞口过大,这些天然气很难收集和储藏。为了避免气体积累形成爆炸,影响村民的安全,他们点燃了突突外泄的天然气。

这些深藏在沙漠底层的可燃气体,一遇明火立刻燃烧起来,瞬间将整个大坑变为一片火海。苏联人原本以为,等到坑底的天然气烧尽,大火就会熄灭。可直到苏联解体,这个坑洞里的大火却再也没有熄灭过。

苏联的科学家们也曾多次来此地探测火势,希望能扑灭大火,但是坑口的温度在60度以上,坑底的温度达到上千度,人根本无法下到坑底。而且“地狱之门”地处沙漠,用水来灭水也不现实。于是有人提出,用沙来填坑灭火,但是经过试验也行不通,因为如果掩盖不严实,随着天然气不断泄漏,极可能引发大爆炸,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眼看灭火不太现实,当地政府认为,与其让其白白燃烧浪费,倒不如将它开发成旅游资源。打着“地狱之门”的旗号,吸引外国友人前来观光,这样同样能挣外汇,反正土库曼斯坦遍地天然气。

此后,随着50年大火不灭的“地狱之门”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大量的外国游客来到这里,当地村民靠着旅游业也过上了小康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治·康罗尼斯探险照)

三、进入火坑的冒险家。

“地狱之门”还吸引了很多探险人士前往。2013年冬季,44岁的世界著名探险家乔治·康罗尼斯,来到这里,向“地狱之门”发起挑战。他身穿铝制的耐热防护服,利用钢索慢慢滑入地狱之门火坑,最终他成功下降到30.48米的深度。根据防护服上的测量仪显示,当时的环境温度已经达到1000度,随后他挖了一些墙壁上的泥土和岩石,将它们带回地面,留给科学家做研究。他也成为挑战“地狱之门”深度纪录的保持者。

如今,土库曼斯坦的“地狱之门”大火坑还在熊熊燃烧,当年倒塌的勘探架仍然躺在坑底,被烈火不断焚烧。它警示我们,人类的力量虽然强大,但是也不要为了利益和自然抗衡。因为一旦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带给人类自身的灾难,将是无法修复的。

(参考资料:《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坑洞:燃烧了40年的“地狱之门”》《金色的土库曼斯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