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大秦赋》形成热点。在此剧开播前,就被期待异常。毕竟,从《大秦帝国之裂变》,到《大秦帝国之崛起》等,堪称部部让人叫好。一路铺垫过后,如今终于迎来了高潮,横扫六国的秦始皇来了!

但笔者却发现,此剧未开播前叫《大清帝国之天下》,但开播后却被更名为了《大秦赋》,这是为何?笔者不是圈里人,自然没料可爆。只能从两个剧名中先说下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大秦帝国之天下》,一眼看去,就是一部正剧。尤其是当“天下”遇到“秦始皇”后,一股凛冽霸气扑面而来。所谓格局之大,气魄之雄,跃然于上。

自然为了表现这种大气概,秦始皇就必然要遭受到各种锤炼,甚至是摧残,不如此,如何能形成秦始皇的气质?当然,历史上的秦始皇,也的确是如此。以至于直到今日,关于他是吕不韦之子,还是秦庄襄王(异人)的亲生儿子,还在激励争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我等后人来言,这属于桃色八卦,所谓看热闹的不怕事大!但对于秦始皇本人来言,这个问题,却是他人生转折的关键点。在《大秦赋》中,也的确体现了出来。比如秦始皇逼问吕不韦,我到底是谁的儿子!

吕不韦很坚定地答,就是先王的。但当最后,却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了两个字,“政儿”,这两个字的含义可太丰富了。一下子就把秦始皇扔到火上烤了——当然说文雅些,就是“淬火锤炼其心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大秦赋》这三个字,一眼看去,显得有点阴柔了。何为“赋”?一种文学体裁,讲究华美,主流的借景生情。跟《大秦帝国之天下》一对比,显然气魄不够。

因为本剧要展现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历史地位也好,真实经历也罢,就没有什么“借景抒情”,是一种大开大合的气派。因此,倘若非要用文学概念的词汇,还不如“颂”!

“颂”,是周朝祭祀时的一种歌舞。自古以来,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高度上,就能甩“赋”一条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只从更改剧目上就看出来了,《大秦赋》的格局和气概,就注定了承担不起秦始皇这个人物的重量。

且最关键之处,还在于《大秦赋》中,有一人的角色定位,实在是过于“随意”了,因为他是秦始皇成长的关键人物。也正是因他的出场,才导致了《大秦赋》的评分直线下坠,此人便是嫪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要说明的是,关于嫪毐最出名的事,是出自《史记》中的一段话,“(

嫪)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

”。啥意思?老司机都懂,就不解释了。

也正是因嫪毐有这种奇异功能,导致了他被秦始皇的母亲,也就是赵姬看中,并还生出了两个孩子。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我是非常赞成这么一种说法的:《史记》上的那一句,完全是拐弯抹角骂秦始皇罢了。意思是说,他老妈都是个极品,他能好到哪去?且参考《史记》中,如刘邦,是他老妈跟龙相遇而出生的夸张,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嫪毐的发迹,跟吕不韦有直接关系。由于秦始皇还小,吕不韦当上相国后,大权独揽,而赵姬依然总是喜欢找吕不韦来“玩”。本来赵姬在成为秦王妃子前,就是吕不韦的妾,但问题是,如今两人地位都变了。

赵姬是秦始皇的母亲,且秦国也有这传统,比如大名鼎鼎的芈八子,她是不怕。可吕不韦却对此心惊胆战,秦始皇终究会长大。于是,便找来了嫪毐当太监,却没实施宫刑,把他送给了赵姬,吕不韦由此摆脱了赵姬。

就这样,嫪毐登场了!所以嫪毐,实则是吕不韦最初动用的一枚棋子,其目的除了摆脱赵姬自保外,还在于阻碍秦始皇亲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始皇是13岁登基,却直到21岁才加冠亲政,这个岁数别说在秦汉时期,就是明清之际,也显得不正常。比如康熙14岁亲政,但最初两年却受制于权臣鳌拜,直到干掉鳌拜后,他才于16岁时大权独揽。

在对比之前的周文王,是15岁加冠,秦始皇却21岁时完成了这一切。

因此,吕不韦推嫪毐的深层用意,其实就是当一个挡箭牌。吕不韦总揽朝政,引起了嬴家人的不满,现在放一个嫪毐在前面,联合着赵姬,他躲到后面去了!

但让吕不韦没想到的是,嫪毐竟然脱离了掌控,开始疯狂作死,想要取代秦始皇。这显然就等于动了赵姬和吕不韦的“奶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姬和吕不韦能这么牛逼,就因秦始皇坐在王位上。一旦嫪毐要坐上去,他两人算啥?

理顺了这个关系,就能明白嫪毐历史上真实的面目,就是一位野心勃勃的人,给了秦始皇几乎毁灭性的压力。因此,这才有了秦始皇,诛杀了嫪毐后,反手干掉吕不韦,终于在21岁时,掌控了朝政。

因此主线应是在吕不韦、秦始皇之间展开,嫪毐如何能抢那么多戏?且还都是他跟赵姬之间的所谓“感情戏”,一下滑落到了俗套之上。自然只能勉强用《大秦赋》,评分暴跌,观众不买账,实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