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去看了国家博物馆的“镜里千秋”展,在260多件展品中,有且只有一面铁镜,东汉错金银五兽纹铁镜,是1954年由国家文物局调拨入国家博物馆的传世品。这面铁镜背面用金错嵌出五只瑞兽纹,钮座周围及三角纹镜缘分别用金、银丝错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是最容易氧化的,可古人仍用铁来作镜。传世古镜之中,铁镜寥若晨星,而考古发掘的多半锈迹斑斑,即使复原有时也无法看出花纹全貌,更不要提再现当日光彩,但曾经的它们绚烂至极。

铁镜最早出现在西汉

铁镜最早出现在西汉

关于铁镜最早出现的时间,文献记载早到战国。西汉广川王刘去疾组织人力盗掘战国魏襄王之子魏哀王的陵墓,发现铁镜数百枚。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铁镜出现的时间可上溯至西汉早期,如河南安阳市防爆厂265号西汉早期墓出土过一面锈蚀严重的铁镜。

而东汉中晚期最多,如1980年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镇东汉广陵王刘荆墓中,在一件九子奁的上策有一面用丝织物包裹的铁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陵王刘荆墓九子奁中物品分布情况,中间圆形物为铁镜,图片来源《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

1973年,江苏新沂唐店南墩3号东汉晚期墓清理出一面铁镜,直径35厘米,是目前所见直径最大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新沂唐店南墩3号东汉晚期墓出土铁镜记录,图片来源《江苏新沂东汉墓》

1952-1953年,河南洛阳烧沟汉墓出土8面铁镜,最大的直径21厘米,最小的11厘米,出土位置或在棺内或在棺外奁内,镜外还裹有好几层绢,其中一面大致可看出镜背纹饰,推断为变形四叶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洛阳烧沟汉墓出土8面铁镜情况,图片来源《洛阳烧沟汉墓》

1988年,洛阳机车工厂职工医院346号东汉晚期墓出土铁镜3面,其中一面保存较为完整,镜背还残存少许错金纹饰,经x光透视,纹饰为蝙蝠型四叶纹钮座,间饰四字铭文,似为“长宜子孙”,还有羽状纹、动物纹,外饰连弧云气纹一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鉴若长河》

金背铁镜和金银错铁镜

金背铁镜和金银错铁镜

东汉建安元年(196),丞相曹操《上杂物疏》说:“御物有尺二寸金错铁镜一枚,皇后杂物用纯银错七寸铁镜四枚,皇太子杂纯银错七寸铁镜四枚。”文献反映出身份不同的人使用的铁镜尺寸和工艺也不尽相同。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面西汉末至东汉初的金背十二辰博局纹铁镜,是一面传世品。可惜的是没有找到实物图片,只在《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所藏的几面古镜介绍》中找到了这面铁镜的拓片,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上镶嵌金片,纹饰是用模子压成的,线条突出,金色灿烂,纹饰较一般规矩镜尤为精致复杂。四叶纹钮座,钮座外围以方格,格内有十二乳和十二辰铭,相间排列;方格外饰以“T、L、V”形规矩纹及八乳,间饰四神。青龙配雏鸡,仙人飞禽,白虎配雏鸡、鼠、鹿、犀,朱雀配雀、雏鸡、骑兽仙人,玄武配雏鸡、蟾蜍、麒麟。外缘为汉代流行的云纹。

1969年,河北定县东汉熹平三年(174)中山穆王刘畅夫妻合葬墓,出土19面铁镜,这是目前墓葬出土铁镜数量最多的一例,在刘畅夫人棺椁东后室就有一件金银错镜。

同年发掘的甘肃武威雷台东汉晚期墓,出土一面错金银变形四叶八凤纹铁镜,经x光透视,精美的金银错纹饰清晰可见,方形钮座四周饰以四叶纹,顶端饰心形纹,左右有鸟首纹对称分布,四叶之间错以“永保长寿”四字篆书铭文,下方以两两相对的凤鸟纹相托。镜缘为十六个内向连弧纹,每个连弧纹内为繁缛复杂的涡纹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鉴若长河》

1991年,河南安阳东郊第二化工厂发掘的一东汉晚期墓,出土了一面鎏错金纹饰铁镜。镜背有用鎏、错金两种工艺装饰而成的纹饰。钮座外纹饰分主纹和地纹,主纹为粗线条凹面阴纹,采用鎏金工艺;钮外饰变形四叶纹,及不规则连弧纹和弦纹各一周。地纹采用错金工艺,为细线卷草纹、火焰纹,镜钮和镜缘外侧立面,饰错金三角锯齿纹。作为鎏金铁镜,考古发掘本就罕见,采用鎏金与错金复合工艺在铁镜上设计出有主纹、地纹两个层次的纹饰,仅此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河南南阳出土一件汉代铁镜》(下图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河南省安阳市的魏武帝曹操墓,出土一面直径21厘米的铁镜,酷似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1933年日本大分县战前出土的金银错嵌珠龙文铁镜,镜子表面为金且镶嵌花纹,也嵌有贵重宝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鉴若长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银错嵌珠龙文铁镜,图片来自东京国立博物馆

魏晋时期的北方,铁镜盛极一时

魏晋时期的北方,铁镜盛极一时

三国时代,魏境内的铜料不足,所以铁镜应运而兴,西晋末年,中原士人南迁江左,带去了使用铁镜的习俗,所以在一些东晋墓中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铁镜。如1965年,南京燕子矶人台山东晋永和四年(348)王兴之夫妻合葬墓出土一面铁镜,镜背原有纹饰,现已锈蚀不清,现藏南京市博物馆。

1965年,在辽宁北票发掘北燕太平七年(415)范阳公、车骑将军冯素弗墓,清理出一面铁镜,镜背有错金的柿蒂形纹饰,此镜在1992年9月赴日本参加新泽千冢宝源流特别展时,在奈良橿原考古研究所作x光照相,现出一“子”字,推断镜铭应为“长宜子孙”四字。而通过中外两次扫描,关于此镜的纹饰可描述为:镜边錾出一圈单线,钮外错刻大柿蒂纹钮座,柿蒂花瓣系双线为边,每瓣内刻一圆圈。每一蒂瓣之间又有附卷虚纹的双直线为阕。刻沟见残金质,应是错金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铁镜》(下图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在洛阳炼油厂三联合装置车间发掘北魏正光五年(524)吕达墓,出土铁镜两面。经x光照,镜背纹饰为柿蒂形钮座,主体纹饰似为简化夔凤纹,外侧饰内连弧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河南洛阳市吉利区两座北魏墓的发掘》

唐代,铁镜铸造的巅峰

唐代,铁镜铸造的巅峰

北宋《宣和博古图》设有“铁鉴门”著录了22面唐代铁镜,可以看出唐代铁镜铸造技术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中国铁镜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重修宣和博古图》(下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有一面唐十二辰铁鉴,“径七寸九分,重三斤一十两,铭二十四字,未详”,并附摹图。与北宋黄休复在《茅亭客话·赵十九》中记述的一面他曾赏玩的铁镜除重量相差较大外,纹饰构图和铭文皆相同。说此镜有一斤多重,直径七八寸,围绕镜钮有四象八卦,外有大篆二十四字,镜背与镜面均为青绿色,据说每到阴历十五或十六月光盈满之夜,铁镜的光明比平常更具明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学者钱泳在《屡园丛话》二《阅古》“唐镜”条中,记录了一面唐代铁镜上的部分错金铭文:“乾卦。镔铁作镜辟大旱,清泉虔祈甘霖感。魅孽当前惊破胆,服之疫痨莫能犯。双龙嚄略垂长颌,回禄睢盱(huī xū)威早敛。”

嘉庆二十四年(1819)三月,浙江钱塘赵晋斋至江苏苏州登门拜访钱氏,带来一面铁镜。镜背嵌有两条金飞龙,中间有铭文“武德壬午年,造辟邪华镔铁镜”。意思是这面铁镜是唐高阻李渊武德五年(622)铸造的,上装饰有辟邪的花纹。

关于这面铁镜只留下文字描述,而无图像资料,更可惜的是,历年来我国虽有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唐代铁镜出土,但由于锈蚀严重,无法判定镜背是否有纹饰和铭文。

如今这些其貌不扬的锈疙瘩,在盛唐可是有着神奇的功效和传说。《开元天宝遗事·照病镜》里就记录了一桩唐代道士叶法善利用铁镜给百姓医病的场景,据说此镜如同今日医院中的x光片一样,可照见人体内的五脏六腑。

还有更神奇的,在《太平广记》引《玉堂闲话·陴湖渔者》里说晚唐时期一位渔民从陴(pí)湖中打捞上的铁镜能照出湖中的铠甲和兵器。

销声匿迹归尘土

销声匿迹归尘土

《隋唐洛阳城:1959-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第一册中提到过,考古工作者在皇城东区遗址103号探方、东城南区遗址167号探方内,分别发掘北宋铁镜各一面,但因锈蚀严重,镜背是否有纹饰,不得而知。而宋代以降,铁镜突然无迹可寻。

出现于西汉早期,至唐代达到鼎盛,衰落于北宋,铁镜的存在经历了1200余年,因其易氧化锈蚀,始终未能竞争过声名显赫的铜镜成为镜鉴家族的“老大”。曾经的特种工艺铁镜虽绚烂至极,但长久埋藏于黄土之下,层层起皮掉渣,褐锈重重包裹,往昔风采荡然无存。铁镜的一生,是短暂的,却犹如烟火般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