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着很多景点,其中外滩就是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没来过外滩就等于没来过上海。外滩有着很多不同风格的建筑,也是特殊时期下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也造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让上海的外滩变得别具一格。而如果说到外滩的起源,很多人并不太清楚或是很少去关心它最早是个什么样子,从哪里发展起来的。那接下来就来说说外滩的起源之地“外滩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滩源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界处,占地约为1.68万平方米。该区域保留着一批1920年至1936年间的西式建筑,风格多样。如果说外滩的那些建筑被人们称之为万国建筑群,那么外滩源中的建筑就是万国建筑群及整个外滩历史风貌的源头,也是当年上海金融贸易的核心区。

1849年英国人最早在外滩源处建造了领事馆及商务机构,随后的建筑也从英领事馆开始沿着外滩一路向南延伸。再加上码头的建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也带动了浦西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建设。所以说外滩源就是上海现代城市的发源地,也是上海开埠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来看看紧靠苏州河的上海划船俱乐部旧址,该建筑始建于1904年,属于折衷主义风格,是带巴洛克特征的英式维多利亚建筑。

早在1846年的时候上海就已经有了划船比赛,而从1859年起便创办了俱乐部。一开始这里只是临时建筑,更衣室也不多。而随着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本的临时建筑已经无法满足会员们的需求了,于是新的划船俱乐部便在此处建造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栋全新的建筑在当时堪称豪华,接待室、更衣室、淋浴房、游泳池等设施一应俱全,船库的屋顶上还设有花园。后来在1953年的时候划船俱乐部变成了黄浦游泳馆,并被加盖到了四层。

据说,这样一座著名的俱乐部还差点遭到了拆除,当时破败不堪的俱乐部,几乎没有历史资料。为了配合外滩源改造规划,这里将被夷为平地。恰逢一位教授无意中从一清末明信片中认出了它,最终在几位教授及媒体的共同呼吁下,其在拆除首日就被紧急叫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在这几位教授的不懈努力下,俱乐部旧址终于得以保留,并将按照此前的设计进行还原。如今的划船俱乐部已经整修一新,其主体部分恢复了其原本的样貌。但可惜的是建筑两边包括游泳池在内的设施仍然遭到了拆除,只能从东侧遗留下来的钢结构框架来联想其当年的风采。

在划船俱乐部对面的就是原新天安堂的旧址,地址是南苏州路107号,面对苏州河。原本其正门前的迎宾广场后来让给了划船俱乐部用于建造新址。新天安堂建成于1886年,由旅沪英国侨民所建,当时与著名的圣三一堂齐名。其建筑风格为哥特复兴式,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礼拜堂,呈现双十字结构。其还有一个高达33米的钟楼,当年可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之后英国侨民撤出了上海,这里就借给旅沪福建基督徒使用。此后又交由政府管理,在拆除了钟楼塔尖和西侧的礼拜堂之后,改为上海照明灯具厂的办公楼。直到2005年后,随着外滩源整体改造计划的启动,按照规划,灯具厂要从该处迁出并恢复其原本的用处,同时复原塔尖。但不幸的是,2007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其东侧的礼拜堂,一场大修在所难免。

2009年初,教堂的全部构件被逐步拆卸,开始了整体大修。并根据原有的图纸复原了东侧的礼堂和塔尖,其它主体结构部分也进行了复原。2010年世博会期间,复原后的新天安堂正式完工。在其旁边的则是原教会公寓,其建于1899年,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天安堂的南面就是当年外滩最早的建筑了。早在1849年时英国领事馆便在此建成。不过可惜的是,1870年底的时候因一场大火而付之一炬。此后新的英国领事馆在此重建,并于1873年正式完工。该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具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屋面为四坡式,而屋顶则铺设的是中式的小瓦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平面上看,整栋建筑好似一个正方形,也是典型的外廊式建筑。它是外滩区域唯一拥有大片花园的建筑,同时由于外滩地势较低,其在设计时还加入了较高的台基。在外滩源整体改造后,该建筑改名为外滩源壹号。而在它旁边,还有一座总领事官邸,其建于1882年,采用了维多利亚时期罗马式建筑风格,建筑内部还采用了爱奥尼柱头。而外廊的柱头则采用了外滩建筑群中少有的科林斯柱饰,官邸有一长廊与领事馆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的时候,原英国总领馆被标记为1号楼,其旁边的官邸被标为2号楼。北部原教会公寓为3号楼,原新天安堂为4号楼。再加上苏州河边上的标为5号楼的原划船俱乐部,这5栋楼组成了外滩最早的建筑群。现在这些建筑已经转为商业用途,原新天安堂后面的广场和街道上还不时举办一些活动。

看完外滩源五巨头的介绍,不妨趁着闲暇时光,来周边走一走,感受历史岁月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