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土,佛教造像艺术随之落地生花。人们用石雕、彩(泥)塑、木雕、铜铸、瓷塑、绣像、缂丝、干漆夹苎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佛像艺术之美。

这些佛像,庄严、安宁、超脱、和谐,寄托着历朝历代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他慈悲,虽不能解救所有苦难,却能引人洞见真实的自性。无论何时驻足仰望,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份静定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般造物,皆可形容,佛像之美,自是难言。她有一种超脱尘世的平静,殊可抚慰人心,涤荡性灵。其态其韵,皆在形姿之内;其神其妙,尽在法相之中。而造像者,当是这弘善的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得名工巧匠,刀法稠叠,雕斫有神,可将先人造像那种“曹衣出水”之美毕现无遗。静心观之,神仪宝相,如在眼前,若闻梵音在耳。恍惚间,忽忆曹子建之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似可言此美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塑像到造像,每一个过程都追求一种极致。佛虽立体,却只能正面而观,这是诚心礼佛的最基本的要求,以庄正之心礼佛,方能凸显法相庄严。佛像的体态特征、面部形象、服饰线条,从外形到细节,任何一个元素都是区别于常人的特性。佛虽塑金身,亦见含光内敛之意;佛虽垂眉目,亦有收束静穆之状。摒弃多余的装饰,才能使佛像给人一种安定感,正如《金刚经》所谓:「如如不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潜心造像,乃修行之事,正如《佛说造像度量经》中所论:“有善信人等,发心造像,依此准绳,造绘圣容,即同世尊在世,亲见如来。将金璧交辉之圣像,演六度之精严,求得佛果。”若没有一种对内心的纯净追求,则所造之像,自然缺乏庄严法相。造像,是一场有始无终的自我修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诸般修行之中,尤以“清刀”雕刻佛像,最可呈现这世相之外的大美。所谓“清刀”法,即全程只用刀刻,甚至连一般工艺中的砂纸打磨环节,也是用刀具替代完成。刀具呈现出的光洁表面,看似平整,抚之浑厚,这种“拙味”,是砂纸所无法实现的。而那细微的肌理,饱含着一股精神力量——对美的执着。正如修行,是从来没有捷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刀”这种舍易求难的作法,非名工巧手不可为之。入刀的角度、下手的轻重、剜挖的深浅,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可知佛像的气象神韵,只在微妙之间。真可谓“于细微处见功底、于无声处听惊雷”!匠人须大处着眼,细处下手,稍有不慎,前功尽废。福建莆仙地区自宋朝起,便被誉为南方佛国,此地匠人一直将“清刀”手法传承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的人们,看待艺术只剩下「眼球」和「点子」的功能了,艺术家绝不是对流行时尚的跟风,更不是对声名权位的取悦,对艺术和审美本身的敬畏当如礼佛一般虔诚,心手如一。没有审美,便是欺世媚俗,神圣与光明都将与你形同陌路。

“木掌柜”清刀雕刻工作室,乃“清刀”名手,佳作频出,常得知者珍赏。刀刻终身,夙愿不改,以心造像,以艺修行,只愿用这最虔诚的手作,奉与缘人,度一世之福。

木掌柜佛像作品鉴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